初游瓊崖
平生第一次知道海南,是在讀小學的時候,課堂上老師指著黑板上掛著的中國地圖說這是我國面積僅次于臺灣島的第二大島境內有奔騰不息的南渡江有高聳入云的五指山有清官海瑞的墓園有國母宋慶齡的故里……,僅此朦朦朧朧的模糊印象而已。到了中學時代,學校里組織去觀看了電影《紅色娘子軍》,在接受紅軍革命傳統教育的同時我第一次從銀幕上直觀感受到了那椰風海韻的無窮魅力。長大成人后那首《志在寶島創新業》的優美旋律,更把我帶入了海南一片好風光的如詩如畫的優美境地。當飛機展開那巨大的銀白色翅膀轟轟隆隆著穿越莽莽蒼蒼的瓊洲海峽的時候,我透過機窗外厚重的層層白云朝下俯瞰,只見碧波萬傾的南中國海深情擁吻著的瓊洲大地就象一個巨大的雪梨似的,處在一片遮天蔽日的濃重綠蔭之中。此時的我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瓊崖,我終于來了。初次踏上海南的大地,入鄉隨俗的我沐浴在椰風海韻的清新空氣中,一邊換上了艷麗的海島服自我陶醉,一邊捧起了青綠的椰子果大口牛飲,自我感覺為一個活生生的島民形象也,看看寶島的一切顯得都是那么的獨特、新奇和感嘆。 大巴車一路呼嘯著奔馳在海南的環島高速公路上,視野所到之處皆是郁郁蔥蔥的南國田園風光。高高大大的椰林隨風搖晃,大大小小的椰果掛滿了樹梢,據說椰子的原生地在馬來半島,可細分為金椰、銀椰、青椰、紅椰等許多品種。至于它們是那個年代移栽到海南島的現在似乎已難以考證了。但據有關史書的詳細記載:“瓊州多椰子葉,昔在漢城帝時,趙飛燕立為后,基妹合徒獻諸珍中有椰子席,見重于世。”由此看來海南島上長有椰子樹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漢朝時代。當年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被流放到海南島時不僅十分喜歡椰子樹還格外鐘愛飲椰子汁,其曾在詩中對之大加特加贊賞道:“美酒生林不待儀”,這個意思是說椰林中有的是取之不盡的天然美酒,就不必倚賴夏禹時代著名的釀酒大師儀秋來給他釀造美酒了。這一路走來沒有見到一個內地高速公路沿線常見的收費站和服務區,深深感其“海南高速”的快捷、便利和通暢,據說這里的高速公路不收通行費但燃油費相對要比內地高一點,這在全中國也是絕無僅有的,仔細想想也是合情合理的,如果高速公路到處設卡收費,那高速度又何從談起,在時間就是金錢的現代社會里,海南人獨特的創新理念由此可見一斑。聯想到當年海南建省前后發生的那場鬧得舉國上下沸沸揚揚以至驚動了中南海的“洋浦事件”和“汽車事件”,我對當年海南人的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更加欽佩有加了。當時地處海南西海岸洋浦的100多平方公里土地,是一個沿海荒蕪半島中的“不毛之地”。于是一個在不侵犯國家主權的前提下,招商引資,開發洋浦的大膽設想逐步在海南人的腦海中形成清晰的思路并付諸實施。那時洋浦開發區采取的做法叫做:主權范圍內的事由中國說了算,企業經營自主權和管理權上的事由外商說了算。我想洋浦這塊荒涼的土地,閑著也是閑著,出租給外國人搞開發建設有何不好,無論如何也是套不上賣國這個罪名的,這個在今天已是家喻戶曉的道理,在當年執行起來卻比登天還難,真是此一時彼一時也。買賣進口汽車只要合情合理合法于國于民有利我想也是無可厚非的,即使在操作的過程中出現過這樣或那樣的錯誤也是在所難免的,何況那時的海南還處在建省的前夜極需大量的啟動資金,而當年的主事者卻在“汽車事件”中被扣以或走私或貪污或兩者兼而有之的大帽子,不是降職調離,就是蒙冤受屈,現在看來這樣的處理似乎有點左傾得過頭了。我想特區的許多事情還是需要特事特辦的,否則何特之有。 當你在海南各處旅行,你的眼球里隨時隨地會有許多新奇的發現。在萬泉河入海口的玉帶灘上,我有幸目睹了據說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三江入海口(萬泉河、九曲江、龍滾河),這里江、河、湖、海、泉會聚一堂源遠流長,椰林、沙灘、田園、島嶼、山川應有盡有處處入畫,被贊譽為世界河流入海口自然和生態環境保存最完美的處女地之一。玉帶灘位于三江入海口,是一條自然條件下形成的沙灘半島,綿延長約達2.5公里。灘外是驚濤駭浪的南中國海,灘內則是風平浪靜的河道港灣,灘內灘外完全是兩個不同的天地,特別讓過往游客嘆為觀止的是沙灘的尾部會隨著潮水起伏沖擊而搖擺不定,就象一條戲水的游龍一樣逼真可愛,這在亞洲乃至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奇觀。聽說上世紀三十年代著名的紅色娘子軍就曾經活躍在萬泉河兩岸狠狠地打擊了白匪惡霸,如今萬泉河畔已成了著名的博鏊亞洲論壇的會場,這里發出的驚天動地的聲音往往能讓整個世界為之震撼,撫今追昔,能不讓后來人思緒萬千嗎。在興隆華僑農場的熱帶雨林里,我有幸目睹了許多希奇古怪的植物,在海南島的熱帶作物中,當以椰子樹和像膠樹為最常見的樹種,其它還有油棕、檳榔、咖啡、可可、胡椒、香茅、劍麻、海島棉、腰果等。一種叫劍血封喉的樹,通體發白,其貌不揚,但卻是有名的毒樹,它的汁液一旦滲入人體能使人頃刻間命歸黃泉,許多武打小說中經常提到它,讓人看上一眼就有一種不寒而栗的感覺。那一排排粗大的糖棕樹遠遠看上去就很壯實沉穩,巨大而稠密的羽毛狀葉片就象一把把綠色的大傘,渾身上下覆蓋了有如龜片一樣的東西,據說原產地在柬埔寨,是當地榨糖的主要原料,有“種下一棵樹,吃糖不用愁”的說法。在一片臨水的空地上,一種樣子非常奇特的樹吸引起了我的目光,一根根高達二三十米的主干直沖向云天,那光禿禿的樹干上絕無一個旁枝,只有高高的樹頂上擁擠著大片大片的樹葉,由于其主干粗壯而兩頭較小,像絕了一枚枚昂首待發的導彈,導彈樹由此而得名。其樹的大肚子里面裝滿了可以食用的淀粉,隨時應付人們不時之需。它的木質更是十分堅實,做成的筷子就是有名的“烏木筷子”。有“緬桂花開十里香”之說的緬桂,據說是緬甸的國花,我是有生以來第一次看見,那晶瑩、柔嫩、小巧玲瓏的花瓣,或粉白或嫩黃,在細密的綠葉映襯下,成片成片的爭相開放,時不時地散發出沁人心脾的陣陣清香,特別是在清晨或者雨后其香味更加濃郁芬芳。在三亞南山的龍血樹下,我看見了許多頂禮膜拜的人群,樹上扎滿了密密麻麻的紅絲帶,寫滿了吉祥如意的祝福話語,據說這是一棵千年古樹,一旦劃破樹皮會流出鮮紅的血漿來,此為神圣的龍血也,這棵樹在當地人看來是健康和長壽的象征。龍血樹是一種歸屬于龍舌蘭科的常綠植物,其樹脂可入藥,有止血、養氣、生肌等多種功效,又是國寶"云南白藥"的主要成份。在古老的白堊紀恐龍時代即已出現,被稱為植物中的活化石,現已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稀有的保護樹種。因其存活期限極長,聽說有高達六千年的,再加上常年長得郁郁蔥蔥生機勃勃,被民間美譽為"南山不老松",與位于三亞市東南隅的大東海交相輝映,天然成趣為一幅天下名聯“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記得有一首流行歌曲叫作《請到天涯海角來》,歌詞極力描繪了寶島四季春常在的美麗和富饒,可見天涯海角的無窮魅力了。人說不到天涯海角就等于沒到過海南,其實這種說法有點言重了。平心而論,天涯海角談不上是海南最好的名勝,只不過它開發的歷史較早罷了。從嚴格的地理意義上來說,它也不是我國陸地國土的最南端,諸位看官如果仔細看看海南地圖自然就明白了。“天涯“和“海角”其實只是獨立在南海邊的二塊互不相連的巨大圓石,中間有狹長的沙灘相連,每逢潮漲潮落,海浪拍打礁石,雪浪層層濺起,轟隆聲響不絕于耳,游人一旦親臨此境,確有到了天之涯海之角的蒼涼感受。如今當我一一站立在這兩塊巨大的圓石前,不由得生發出許許多多的感嘆來。遙想當年有宋一代大文豪蘇東坡在進入垂暮之年時被朝廷貶到這烏煙瘴氣的邊地時,心境可想而知是的何等沮喪和糟糕,人生的一切仿佛在這里停滯不前了,縱有豪情壯志也只能仰天長嘯回天無力,然而生性樂觀的東坡先生痛定思痛之下并沒有從此消沉下去,相反他在這塊荒涼的土地上頑強地生存下來,并在以后艱難困苦的歲月里和當地的黎族鄉民親密無間友好相處,親手創辦了著名的東坡書院以教化這片蠻荒之地,至今還被當地的黎民百姓傳為千古佳話。由此看來,身處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態的逆轉。走在天涯海角并不遙遠,遙遠的是思想的渺茫。據專家考證,海南省是中國面積最小的陸地省份(比臺灣省略小)又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海洋省份(其管轄范圍一直延伸到到靠近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交界處的曾母暗沙海域),由于它所處的極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大自然賜予它以更加豐富多彩的熱帶動植物資源、海洋資源和旅游資源。人們對它的研究、開發和利用今天只是剛剛開始,相信靠著我們中華兒女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繼的努力開發,祖國寶島海南的明天一定會比今天更加光輝燦爛。今天我初識了瓊崖——獨特、新奇和感嘆。
關鍵字: 中國地圖 傳統 奔騰 宋慶齡 紅色娘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