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后康復海南之旅感受游記
假如生命是一個旅程,那么每次旅行就是我們人生中的一次小小的旅程。 到大小洞天不可不看的就是它的壽字碑刻和龍血樹,最具特色的是陳摶“壽”字碑,它由“人”、“壽”、“年”、“豐”四字相融為一體,寓意深遠。陳摶,字圖南,自號扶搖子,壽達118歲,是中國道教史上著名的道士,八卦陰陽魚的發明人,史稱“陳摶老祖”。道教認為有仁義之心,行任者之事,可延年益壽。 還有6300年樹齡的龍血樹,6300年,想想也不容易,真應了這句話“人無為而有壽,樹無用而有齡”,龍血樹沒什么實際用途,所以可以活這么長,那么人呢?莊子在《莊子.山木》中說:伐木者行于其中,見大木盛茂,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木以不財而得終其天年,人以無為而成其有為。莊子實際在闡述他的處事之道:“不材之才,無用之用”,既要對世人無用,又要有自身存在的價值,這是一種“清靜無為”的思想。 大小洞天風景區內的搖籃床挺有意思,在椰林間曬曬太陽,吹吹海風,聽聽海濤聲,那個叫舒服。 南山正確的名字應該叫做“南山佛教文化苑”,穿過超越一切事物與現象之間的是、非、善、惡區別,與四大皆空同義的“不二法門”,就開始了佛境游歷的開端。 拾階上山,瞻仰南山別院前供奉日本友人贈送的“鑒真大師”銅像和坐落南山西峰上高9米、長12米,反映師生5人濟破滄海,執著追求的鑒真登岸紀念群雕,使我聯想起立志發愿東渡日本傳戒律弘揚佛法的鑒真和尚,第五次東渡失敗飄落在南山獲救,經過一年半的休整,鑒真和尚以雙目失明63歲高齡,雖屢遭失敗但東渡意志彌堅,仍誓曰:“為傳戒律,發愿過海,不至日本國,本愿不遂”,決心進行第六次東渡。這次從南海出發,遂成日本律宗之祖庭。想想好像冥冥之中有定數一樣將我帶到這里,癌癥病人大部分人都要經過六次的化療,我也不例外,六次以后我來到南山,愿望業已達成。 憑電瓶車的票可從任何地方重新上車,一路到達南山寺,南山寺依海而建,果然氣勢不凡,遠眺大海一望無際綠樹藍天,各種形狀的白云,大海的一角,南山大佛臨海佇立,仿佛在超度世間眾生。 與景區內的其他景致相比,算不上太出色,可是當你站在寺前觀望前方無際的大海時,所謂“佛海無邊”正是眼前這樣一個境界。許多人愛走到寺前的礁石上看海,特別是當有人偶爾地敲響了南山寺的鐘聲時,鐘聲伴著心中的蕪雜在瞬間隨海水漂走,這種感受,只在南山寺的海灘才會體會到。 南山是座“無量壽谷”――傳說觀音菩薩在博鰲馴服的座騎巨鰲行到南海之濱時,發現這里是洞天福地,人杰地靈,這里的人都長命百歲,形成了今天的南山。這里是全國乃至世界的壽冠之地。壽比南山不是空話一句的。 沿著大門靠著西邊有一個長壽谷,很少有人會化時間登上鰲山,因此,長壽谷竟成了南山中難得享受到悠閑與寧靜的地方,順著小島走了很久也沒有碰到一個游客,幾乎要讓人疑心這里并不是南山景區之內。站在山頂能眺望到一小角的海,聽的卻是風吹林動的“樹葉濤聲”。 陽光、藍天、大海、沙灘,即便是什么也不用做,只是將我自己置身于其中,已經是莫大的享受。在這一刻,所有遙遠的在意或不在意的實現的或永不會實現的,都輕飄飄地濃縮成一團氣流,被海風吹得漸遠、漸遠,最終不知所蹤。 海南的天氣除了雨就是晴盡管天邊有云,但是陽光還勁道十足,趕緊離開南山寺的觀海平臺去了龍硯,講解是免費的,緣起樓前的長壽廊里有紅色娘子軍老戰士的照片,盡管已上了年紀但飽經風霜的臉上還能看到當年的颯爽英姿。
關鍵字: 八卦 發明人 大小洞天 海南 龍血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