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公祠游記
五公祠位于中國海南海口市與瓊山府城交界處,離市中心約5公里,它是為紀唐、宋時期貶謫到海南島的五位著名歷史人物:唐朝名相李德裕、宋朝名相李綱、李光、趙鼎、名臣胡詮而建的。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1573年-1619年),后經多次修整,面貌已煥然一新,成為了我國聞名遐邇的歷史祠堂旅游景點之一,自古以來被譽為“瓊臺勝景”。 正月六日這天,我和同事一起步臨五公祠游玩,首先映入眼線的是一棟用紅木精心構造的仿古大樓,此樓高十幾米,分上、下兩層,四角攢尖式的屋頂,紅椽綠瓦,與周圍爛漫的綠葉繁枝交相輝映,環境顯得格外幽雅迷人,莊嚴肅穆。樓內,五公的民族氣節、嵩高風范以及身處逆境而不墜青云之志的氣慨,依然存在。樓上,正面中間的“海南第一樓”橫匾赫然入目。樓下,大廳的環柱上有兩副膾炙人口的對聯: “唐嗟未造,宋恨偏安,天地幾人才置諸海外;道契前賢,教興后學,乾坤有正氣在此樓中”。 “只知有國,不知有身,任憑千般折磨,益堅其志;先其所憂,后其所樂,但愿群才奮起,莫負斯樓”。 讀罷,撫古悠思,五公英列之氣,蕩然而生。 觀看過“海南第一樓”后,我們來到了學圃堂和五公精舍。相傳學圃堂是浙名士郭晚香講學故址。五公精舍是晚清海南學子研究經史詩章之地。此兩相房均為素瓦紅木建筑,典型的明清風格。解放后,學圃堂和五公精舍經過修復,現為海南文物陳列館。內有明代禁鐘、黎族古代銅鼓、宣德爐等。庭園內花木繁茂,四季凝蔭,景色絢麗,環境幽靜。 離開兩相房,來到了五公祠主樓東側的蘇公祠,它是為紀念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而建的。這是一座園林式庭院,祠堂、綠樹、鮮花錯落有致,溪澗曲徑,泉水叮咚。蘇公祠的左側是瓊園,園內有浮粟泉、粟泉亭、洞酌亭、洗心軒等東坡遺跡。我走到浮粟泉旁,只見一堵粉墻嵌著一塊石碑,碑上刻著“浮粟泉”三個大字,碑前清涼的泉水注滿了上下兩口方井。井中泉水純凈,清澈透明,味道甘爽。用它泡茶,香醇無比,因此而被賦予“海南第一泉”之美稱。它因泉水冒出時,水面有水泡浮起,狀如粟米,因而得名。瓊州太守為紀念蘇東坡曾以此水甘告人,在雙泉上建起一亭,后蘇東坡遇赦北歸,途經此地,應瓊州太守之邀,在亭上賦詩,將此亭命名為“洞酌亭”。 走出洞酌亭,往西是載有漢代史跡的伏波祠,往南是刻有古代名家筆跡的書法碑林、寓意深刻的洗心軒、奇妙饒趣的浮粟泉等景觀。我從浮粟泉邊的小門出來,順著大道左轉右拐的一路走來,穿過思賢坊,走上仰忠橋,眼前出現了一座規模壯觀、氣勢宏偉、格調高雅的仿古建筑--五公祠陳列館。館里陳列著“五公”及海南古今名人的事跡、文物、藝術作品,為“瀛海人文”憑添風采。 從五公祠陳列館出來,我站在仰忠橋上,觀望五公祠全景,只見祠內有湖,湖中有島,古色古香的樓、閣、亭、榭與微波蕩漾的湖水和古木參天的綠樹交相輝映,繁華似錦,別有洞天。 望著這幽雅迷人、莊嚴肅穆的情景,我的身心不知不覺的融合了在這神圣之地中。
關鍵字: 萬歷年 歷史人物 旅游景點 海南島 海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