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各色風味小吃
椰絲糯米粑--是三亞常見的風味小吃,主料是用糯米粉做皮,填以新鮮椰肉絲、芝麻、碾碎的炒花生、白糖等配成的餡,以野菠蘿葉包成5厘米左右大小的圓粑, 蒸熟趁熱吃。此粑糍而不膩,清甜可口。風味獨具。 | 海南雞飯--雞飯的主料是雞和大米,最好的雞飯選用“文昌雞”。三亞的一些餐館也采用文昌運來的文昌雞,要求是剛成熟而尚未下蛋的雞,以1至1.5公斤重為宜。大米選用上等新鮮的優質米,雞是白切雞,清湯中燙熟,皮色油黃,肉白且嫩,骨髓帶血,吃來清甜爽口。 米飯的制法:一是猛火熱鍋中下雞油、蒜茸爆香,隨后倒進洗凈濾干的大米翻炒,再加雞湯調勻,加蓋煮熟;一是將蒜茸或蔥爆香的雞油倒進普通方法煮 熟的熱飯中,加少許精鹽和味攤,白切雞佐酒,雞飯隨之,其味悠長。 | 煎堆--煎堆在海南俗稱“珍袋”。海南各地制做的煎堆種類很多,有餡料實心煎堆,有夾心餡料煎堆塊,還有沒餡料的炸空心煎堆。文昌縣錦山鎮的煎堆已有數百年歷史,是一種名小吃。其特點是制作精 細、用料考究、皮脆餡香、味道濃烈。餡有十多種料和素葷、甜、淡各種口味 以及塊狀、絲狀各種。錦山煎堆選用上乘糯米制作果皮(有些還粘芝麻),用花生油炸熟。不論果皮、果餡都有濃郁的香味。游客在三亞也可品嘗到。 | 黎族甜糟--用黎族特產山蘭糯米發酵制成。黎家人將山蘭糯米飯,拌以黎山特有的 植物做成的酵母,裝到竹籃里用新鮮干凈的芭蕉葉蓋好,讓其自行發酵幾天后 再密封進壇里,經過半個月時間便成為甜糟。甜糟營養價值很高,用來煮雞蛋 則更香美。如果將甜糟裝在壇里深埋地下,經三、五年挖出,則甜糟已全部化 漿液而變成“山蘭”。 | 東山烙餅--是東山嶺餐廳用獨特方法秘制的烙餅,類似北方的千層餅,但更為香、 酥軟、脆。此餅的特點是外皮酥脆,內皮軟潤,香深味美,人吃人贊。有人 譽之為“海南第一餅”,有人譽之為“天下第一餅”。由于制作方法沒能公開,游客只能在三亞也能吃到此餅。 | 海南粽--的粽為圓錐形,用粽葉包得小巧玲瓏,內糯米,有花樣的再在粽中加 上赤豆、紅棗。三亞的粽則另有不同:由芭蕉葉包成方錐形,重在半公斤左 右,糯米中有咸蛋黃、叉燒、臘肉、紅燒雞翅等。熱粽剝開,先有芭蕉和糯米 的清香,后有肉、蛋的濃香,香濃淡兼有,味葷素俱備,大開食者胃口。| 海南粉--米粉類小吃在三亞非常普遍,全市均有售,是特別有吸引力地方小吃。發源遠溯福建省。傳說是由明代一位姓陳的外來戶傳開。經過幾百年變遷,福建粉早已具備地道的海南味。海南粉有湯粉、腌粉、炒粉等、吃法。粉貴在湯好,湯用多種原料熬成,甜而不膩,甜中含酸,酸中藏辣。用這種湯沖調粉條。配上牛肉干、花生、竹筍、酸菜骨、辣椒等配料和佐料,味道好極了,腌粉以腌技見長,一碗粉要用10余種佐料腌制,這些腌料往往是各店攤自制,據說配方密不告人。炒粉妙在火候,炒時加豬肝、瘦肉、蔥,并用生粉打芡,吃時再撒上胡椒,香味撲鼻。
關鍵字: 三亞 左右 文昌雞 最好 風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