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筆洞尋古人類生存印記
落筆洞
為了保護這一史前文化洞穴,2001年落筆洞遺址被國家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考古學家根據古人類牙齒化石測定,這批古人類大約生活在1萬年前。
從三亞市區到落筆洞所在的印嶺有14公里,驅車在公路上,你遠遠地就可看到印嶺,它蔥翠秀美挺拔地立在一條河流旁。
看見容易,但要達到印嶺卻不輕松。要走一段泥濘路,過一道小溪,穿行好一段灌木叢,當你差不多精疲力竭時,眼前會豁然開朗,一塊大大空地上,一個石碑清晰地寫著“落筆洞遺址”。
由于還沒被開發成旅游景點,落筆洞遺址以及周圍的一切都顯得很原生態。攀著兩旁的樹枝,來到懸崖上的洞口,根據精確測量,落筆洞洞口高約12米,寬9米,深18米,洞頂逐漸升高約22米。
洞口有摩崖石刻“落筆洞”三字,據考證是元朝云從龍所書,至今有近900年,洞內最醒目的是中央兩根筆直下垂的白色鐘乳石,如毫筆懸空,落筆洞因此得名,可惜現在鐘乳石損壞嚴重。根據《正德瓊臺志》和《崖州志》記載,落筆洞有著古老的傳說,人們也喜歡在落筆洞周圍聚會。
很多人知道落筆洞,但不知道落筆洞周圍還有兩個洞,距離并不遠,如果簡單參觀完落筆洞就打道回府,則多少會留下遺憾。
在落筆洞向東約20余步距離的峭壁底下,有一個仙朗洞,洞里寬16米,深11米,洞底平坦,洞頂平整如板。洞內有一懸石,遠遠望去,形似仙女頭像,《崖州志》稱之為“仙姑洞房”。
從仙朗洞再往東,順著小徑攀藤上到印嶺頭半山腰,還有一個“仙女洞”,洞中奇石千姿百態,洞底有石床,形似芭蕉樹,稱“芭蕉床”。明《正德瓊臺志》記載:“極處有井深不可測,昔人刻上記號的椰子投入井中,后于大海得之”。
景是看完了,但落筆洞并沒有游完,落筆洞周圍還有許多村莊,它們都是一些古老的黎族村莊,很多村民仍保持古老的生活習慣,比如村民中有很多人都會“鉆木取火”,如果你運氣好,你就會現場觀賞到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
關鍵字: 三亞市 天然 海南島 石刻 考古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