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榔庵
桄榔庵是北宋大文豪蘇東坡謫居儋州時同其子蘇過住了三年的舊居。 蘇東坡父子抵儋之初,為州官張中所敬重,住官房,囑官糧。第二年,即宋紹圣五年四月,朝遷派出湖南提舉董必武赴廣西察訪途中,在雷州得知東坡居儋州官舍,便派人前來將東坡父子逐出。東坡父子無室可居,處境十分凄涼。當地百姓見狀,十分同情。當蘇東坡決定在城南的桄榔林中買地建房時,quot;邦群(即張中)畚,鄰里通有無quot;quot;儋人運甓畚土助之quot;quot;十數學生助作,躬泥水之役quot;。在眾鄉親的幫助下,僅一個月,即紹圣五十年五月間,三間茅屋落成。盡管周圍荒蕪,蚊蟻滋生,環境惡劣,但詩人總算有了自己的家。由于茅屋處在quot;竹身青葉海棠枝quot;的熱帶喬木桄榔林中,東坡在寬慰之余,便將茅庵命名為quot;桄榔庵quot;并題《桄榔庵銘》:quot;東坡居士謫于儋州,無地可居,偃息于桄榔林中,摘葉書銘,以記其處。quot;當年,蘇東坡幫助鄉親們打了一口水井,泉旺水甜,鄉親們命名為quot;東坡井quot;。數百年來,清甜的井水從未枯竭過。 元代延佑四年(1317年)春,僉海北海南肅政廉訪司事大都軍行部至此,見無祠,便在桄榔庵原址構堂三間,作quot;東坡祠quot;。明代,桄榔庵舊址依然。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知州韓佑在舊址上建祠蘇公,清道光丁未年(1847年),州城紳耆邢德、李文彬五人發起新建正殿五眼,講堂五眼,頭門三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又有城紳曾毓瑛倡儀,呈清州尊崔增瑞,由本城撥款在此興辦quot;桄榔書院quot;,并增設了些建筑物,不幸在民國九年(1920年)州城quot;大難quot;中quot;桄榔庵quot;盡毀。 桄榔庵是蘇東坡謫居儋州三年的鄉間生活的寫照,也是大文豪同儋州人民魚水深情的重要象征,歷代對其多次修葺擴建,足見人心。今天,儋州市人民政府撥出款項,繪圖設計請能工巧匠,修復桄榔庵,陳列有關蘇東坡的歷史文物,以再現其父子居儋實狀,寄托海南人民對蘇東坡的永久的緬懷和紀念。
關鍵字: 眾鄉親 儋州市 建筑物 能工巧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