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泉河漂流
萬泉河發源于五指山和黎母山兩源合口,流經瓊海,滋養了瓊海肥沃的土地,浩浩蕩蕩奔到博鰲流入南海。碧綠的河水、翠綠的河岸、文明的村落、純樸的百姓,構成了一幅幅如詩如畫的美景,稱之為生態河、綠色河一點都不為過。
萬泉河歷史悠久,傳說優美,文化深厚,民風濃郁。傳說萬泉河原名“多河。元朝武宗皇帝太子圖貼睦爾因“將構異圖被英宗放逐瓊州,紳士王官忠厚待之,常從太子游覽多河,飲灑消愁,“為之出三百金,以聘青梅與之完婚。公元1324年,太子被召返京,王官率民于多河畔相送,齊呼“太子萬全、“一路萬全。1328年,太子即位為文宗皇帝,于1329年詔文封王官為南建知州,以報當年救主之恩,將“多河命名“萬泉河,以報百姓“萬全相送之情。文宗皇帝回京后,日夜思念萬泉河優美的自然生態與純樸善良的人民,為此在北京命名了一條“萬泉河路。將北京大學旁邊的河流命名為“萬泉河。這個傳說詮釋了萬泉河旅游新的概念,她不僅是一條生態河,也是一條“御河,更是一條文明河。人們游覽萬泉河,正是順著當年文宗皇帝游過的河道,觀賞兩岸原始的自然風物,回憶萬泉河悠久的歷史,感受兩岸善良純樸的百姓與家園文明,從而體驗與造物同體、與天地同在的情感。
萬泉河上游河谷狹窄,水流湍急,灘險浪高,正是漂流的理想場所。加上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萬泉河已成為一年四季都可漂流的熱門景區。萬泉河漂流,從煙園水電站至會山沙灘,長約15公里,時間約3小時。游客乘橡皮艇順流而下,只見兩岸奇峰競秀,翔鷹盤旋;河邊怪石林立,如虎、似獅、像蛇;山谷瀑布飛瀉,煙波迷蒙;隱于樹叢中的巖洞,更顯神秘幽深;特別是熱帶植被葳蕤蔥郁,橡膠滴翠,檳榔挺秀,一株株石柳生長在石頭縫隙中,頑強地承受著河水的沖刷,冬天來臨,一簇簇石柳花競相綻放,紅色、紫色鮮艷奪目。
萬泉河漂流要經過九道險灘。當地俗語說,“淺灘“清灘“水秧灘,又急又險屬“長灘;“白沙過后轉“玉芳,“拉蓬對過是“高鐮;最后一灘叫“加秀,過了“加秀到會山。第一道灘淺灘一如其名,灘不算長,浪也不算大,對于初次漂流的人來說,可稱得上是“熱身運動。接踵而來的清灘、水秧灘、長灘、白沙灘,一改萬泉河水的安靜,湍急的水流卷起層層波浪,橡皮艇忽而被高高拋起,忽而重重跌落,忽而又沖向陡立的峭壁hellip;hellip;
有驚無險的險灘過后,水勢趨于平緩,萬泉河中下游的田園風光漸漸映入眼簾。沿途河床寬闊,河水舒緩,埠頭密布,舟楫穿梭,兩岸茂盛的植被中,最引人入勝的是垂柳依依,椰樹婆娑,稻菽蔥碧。在叢叢山花和蓬蓬翠竹的簇擁中,村鎮房舍隱約可見,雞鳴狗吠之聲隨風傳來。
今年初,萬泉河漂流的上游,又開發出峽谷探險項目,其中包括崖降、溯溪和溪降三大時尚運動。崖降需要借助繩索,兩邊是茂密的雨林,中間有落差10多米的峽谷深潭。探險者剛剛穿越叢林,滿身是汗,下降到潭水中,很快便感到一陣清涼。溯溪是一項富有挑戰性的涉水活動。探險者身著救生衣,腳穿防滑靴,一會兒游過幾米深的溪水,一會兒趟過布滿巖石的淺水。溪降是整個探險游中最驚險刺激的項目。探險者要從20多米落差的水潭邊緣,通過繩索,并借助保護器、保護繩、頭盔、保護鏡,使用下降器,降到下面的另一個水潭,而在上下水潭之間,則是飛流直下的瀑布。
如果不喜歡驚險刺激,萬泉河入海口有迷人的景色正等待著游客。這里三江交錯,三島相望,三嶺呼應,擁有獨特的地貌景觀。玉帶灘分河隔海,一邊是南海之水煙波浩渺,飛浪卷雪,濤聲撼耳;一邊是平靜如鏡的萬泉河,波光粼粼,溫情萬千。夕陽西下,水天同色,椰林稻田,沙灘奇石,島嶼溫泉,農人村舍,此刻全都披上了一層金色。
關鍵字: 萬泉河 中下游 探險者 橡皮艇 田園風光 雞鳴狗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