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珊瑚礁自然保護區
屬于三亞市沿海區,以鹿回頭、大東海海域為主,包括亞龍灣、野豬島海域,以及三亞灣東西玳瑁島海域,總面積40平方公里,保護對象為珊瑚礁及其生態系統。 保護區水質良好,海水透明度大,水下80多種珊瑚礁群a發育良好,并棲息有多種魚蝦、貝、藻和其他門類的海洋生物,屬典型的岸礁生態系統。珊瑚礁是熱帶海洋重要的生態防波堤壩,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旅游價值。我國海南島三亞珊瑚礁自然保護區附近海域,生長著大片美麗的珊瑚礁,吸引著大批中外游人。1989年,許多科學家提議將這片珊瑚礁海域劃為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1990年9月,國務院經征求各方面意見,批準由國家海洋局建設并負責管理這個國家級珊瑚礁海洋自然保護區。三亞珊瑚礁自然保護區是海南省第三個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位于三亞市鹿回頭半島沿岸、東西瑁洲、牙龍灣海域,海陸總面積為85平方千米,其保護對象為珊瑚礁構成的典型的熱帶海洋生態系統與海洋生物物種。保護區內生產力很高,生物資源豐富,是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海區。區內根據自然保護的需要,劃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試驗區。對核心區內的珊瑚礁資源采取絕對保護措施。珊瑚在生長進化的過程中,形成了各種各要的珊瑚礁,并棲息著多種魚、蝦、貝、藻和其他門類的海洋生物,構成了美麗的水下景觀。但是,在70年代和80年代,珊瑚礁受到了嚴重的破壞,人們采挖珊瑚礁制作工藝品,甚至用珊瑚礁燒制石灰,使這一帶的珊瑚礁資源大量減少,良好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生物多樣性遭受損害。為了保護這一珍貴的海洋生物資源及其相關的生態環境,保護海洋生物的多樣性,為子孫后代造福,必須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建立自然保護區正是為了這個目的。
關鍵字: 保護區 多樣性 總面積 核心區 珊瑚礁 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