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步漓江――桂林散記
序:圈里的人管自助出游的人叫做“驢”,一起同行的叫“驢友”,和“旅游”音調相似。管登山的人叫“山友”,喜歡照相的朋友叫“色友”,新的或剛踏進圈里的人叫“新驢”。平時出行叫做“拉磨”,俗稱自助旅行,英文叫“backpacker’s travel”或“budget travel”意思是花最少的錢背著包去旅行,自由自在,不受束縛,幾個人、幾個包、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釋放心中的煩躁,感受碧綠的自然。 這樣說的話這次的出行我算是“新驢拉磨”了。要知道這次去桂林我可是每天網上查,網下抄的,足足精心計劃了半年時間,制訂出了一條從桂林到陽朔的全程沿江徒步路線,做出來的計劃足有12頁紙。我首先要去瑯東坐晚上的快班去桂林,然后在桂林等比我晚到5個小時從廣州趕來桂林的may。你是不是著急地期待著后來發生的故事?那我就從你不知道的時候開始說起吧! 1、從等待開始 10月1號零晨4點桂林的夜還很靜悄悄,一排排路燈散發著它們獨特的氣息,像是歡迎遠方來的客人,看著街上的房子正在快速的往后退去,汽車快速的行駛在桂林干凈寬敞的街道上,桂林這座城市對我來說還很神秘,畢竟之前沒來過桂林。在朦朧的夜色中快班車已經停在了熙熙嚷嚷的桂林汽車站里,下車拿了我的背包以后的一個小時里我身旁總是圍繞著一些,應該說是一群專門做外地旅游者生意的大叔、大嬸。 “小伙子,要去那里?坐我們的車吧!......”。 “小帥哥,要住宿嗎?很便宜的......”。 我一邊走,他們一邊說,這些重復煩躁的話語不斷的灌進我耳朵里,像是《大話西游》里的至尊寶被唐僧念了緊箍咒一樣,我的頭也漲痛得要爆炸,直到我快步遠離停車場后,那些大叔,大嬸知道在我身上已經打不了什么主意后才慢慢散去。由于來桂林之前和may交流計劃過程不是很多,因為她也有一份自己的計劃。昨天中午我做出讓步后已經把我先前買好去桂林的火車票給退去了,因為她坐的車要今天早上9點才抵達桂林,想想她是mm就讓點步吧!于是把火車票退掉。火車票57塊,退票手續費竟要了12塊,我靠!鐵老大也夠狠的,誰叫他們是鐵老大呢!咬咬牙!算了。 像我干過革命工作過來的,吃過豬肉見過豬跑,接頭這種小事看來應該是不成什么問題。凌晨4點是人最需要睡眠的時候,我坐在汽車站里的椅子上睡意朦朧的打著瞌睡,但又不敢睡著,擔心睡著后自己醒來時身上只剩條內褲了。我疲憊的眼睛忽睜忽閉的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他們看過去個個都像是武林高手,身披斗篷,手握寶劍,貌似平靜但卻深不可測,你不懂他們究竟是匆匆路過的俠客還是心懷不詭的江湖混混......最終我還是睡著了,醒來的時候摸摸背包錢包都在,揉揉眼睛看看表指針指著7點,距離9點還有段時間,肚子也開始造反了,背上背包出去覓食先,看見車站旁桂林米粉店的人不是很多,于是走了進去,“老板,來一碗桂林米粉,要鍋燒的,不放蔥”。 9點左右手機響起貝多芬的交響曲,電話那頭響起一個女孩的聲音“向兵嗎?我到了,在車站門口,穿著粉紅色衣服,外面是一套牛仔服”,噢!老天,她終于來了。 2、may 我也和may講述了一遍我粗曠豪邁、玉樹臨風的大概模樣后,就直奔車站大門,也許是今早我等得太久的緣故,也可能是想到我第一次驢行就自己計劃和組織處女游而興奮的緣故,我跑得異常的快。 may個子不高,帶副眼睛,看起來挺斯文的,感覺有點像中央電視臺里xxxx(一時記不起來叫什么名字了,想到的時候再補上),說起普通話來帶有北方特有的卷舌口音,但仔細聽起來感覺又不是北方口音,心想她也許是北方人,大學畢業后來到廣州工作的吧!,可能也是什么中文專業畢業的吧!要不然不是這樣說話的,后來和她的相處以后推翻了我之前的估計,她是廣州人學的是中文專業,在廣州教語文。但那是后話了。 “我不喜歡吃桂林米粉,比不上我們廣東的河粉好吃” “那你不吃早餐了么?” “我覺得肚子還不是很餓” may說她不喜歡吃桂林米粉,她說早餐吃點干糧就可以打發了,所以打算現在就開始實行計劃里的行程。 說到這里一定會有人問了,這次徒步怎么就我和may兩個人呢?這樣話又說回來了,一個月前,我把徒步漓江的計劃做出來后就馬上遇到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和誰去?”,對于這個問題我當時就問遍了我身邊的朋友和同事,他們不是已經去過了就是沒時間,要不就是說我已經瘋掉了。實際上就是他們沒有徒步最重要的東西--裝備,因此我還是得借助于網絡,那個時候我還不懂得廣西有個“紅樹林”,也不知道有個南寧時空網的“驢行驛站”所以我當時基本上都是在新浪里的“驢友同盟會”的bbs上大聲的吆喝著我的線路,值得慶幸的是臨近國慶的前一個星期已經有5位驢友響應了我的線路,而且我們都有了聯系,我們也相互的發了自己的相片給對方,好有個認識,他們5個人是,重慶有1男1女,廣州有兩個mm的,南寧有個帥gg的,他們名字我現在已經記不起來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國慶的臨近,就在距離國慶還有3天的時候,天有不測風云,計劃不如變卦,重慶1男1女說時間安排不過來,不去了。另外一個廣州mm說桂林不好玩,也不去了,她說她要去“稻城”,那里才是她向往追求的地方。所以到最后只剩下我和may了。想想桂林也不是那種鳥不拉稀的地方,在最艱苦的日子,連最狠毒的階級敵人我都沒怕過,桂林?怕什么?去。于是我們就預定好兩個人去桂林。 3、大圩古鎮 大圩鎮是我們這次徒步漓江的起點,我們徒步漓江就是從大圩開始的。may在桂林下車后沒吃早餐就和我坐上開往大圩的班車了。在車上我和她都拿出各自的攻略來相互研究比較。 大圩鎮分有新鎮和古鎮,新鎮我在這里就不說了,古鎮呢還是要說一下滴,其實古鎮就是一條街,一條很古老的街,一條鋪著石板路的小街,一條房子墻上的青磚長著青苔的小街,人很少,街面很干凈也很清凈,依稀在街上走的都是游客,偶爾有一兩條小狗相互的追逐,打鬧,有點像是初戀的情侶正在熱戀之中,完全不顧我們行人的眼光。這條古老的街的確保存的很好,商業性質也很少,不像麗江古城的氣勢磅礴,也沒有西街的商業化和熱鬧。我真是為當年克林頓沒有來大圩而感到遺憾。 懂得大圩的古鎮的人并不多,所以街上的游客很少,只有幾個金發碧眼的老外圍在一個坐在自家門口編制草鞋的啊婆,“哈簍!”我也湊了過去。 老啊婆的草鞋是全部是用草編成的,沒有加入什么現成的材料,手很利索。估計是在年輕的時候專門幫打日本鬼子的紅軍叔叔編多了熟悉的緣故,我問了價錢,3塊錢一雙。我和啊婆講了價講砍到了2塊5。其實當時我就后悔了。看見老啊婆那么辛苦,用了很長的時間才織得一雙草鞋,我竟然還要和她講價?你知道的!我心腸一直很慈悲,到現在我還在為這件事而懺悔!啊門!寬恕我吧! 我們走到街尾自然的就來到了漓江邊,在這里我和may又有了驢行的第二次在路線上的分歧。我的原則是徒步的路程繼續在漓江西岸進行,直到竹江碼頭對岸。may卻堅持渡船到江東岸然后翻越磨盤山到達磨盤山渡口再渡到東岸。實際上may這樣走簡直是多此一舉,因為沒多遠最后還是要渡回東岸,而且東岸的路并沒有斷,況且磨盤山很難翻越,時間也不允許。走磨盤山比計劃的要多出2個多小時左右。以后的路途只有趕路了,沒有看風景的時間可言,要是以后的路再拖一點時間的話。晚上天黑前是趕不到草坪鄉住宿的,只能臨時在江邊扎帳篷露營,孤男寡女露宿野外,那可不好說。 我和may說了她計劃里的缺陷后,該同志很滿不在乎的說一定要堅持走自己的路線,絕對不能動搖。我看她革命意志那么堅定,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從不低頭,看起來她是要擺出一副寧死不屈的架勢了。要是我也再堅持我的線路的話,可以想象后面將是什么樣的一個結局? 最后還是我以中華民族5000多年以來形成的男人特有的氣概接納了may的意見!使得這次驢行才得以繼續進行。 4、磨盤山、竹江碼頭 沿著江邊小路前行,經過一片大塊的鵝卵石灘,就到了磨盤山的對面,磨盤山顧名思義就是山的樣子像個磨盤。江邊上正好有個老伯在那里,我們以每人兩塊錢雇了他的船把我們渡到了磨盤山腳下,上山首先到經過一個不知名的小村,村子只有幾戶人家,村子很靜,大概是村里的人都出去田里干活了,我們經過的時候都是小心翼翼的,因為沿路不時有狗的叫聲傳入耳內,要是不小心跑出條瘋狗什么的,麻煩就大了。山上的山風很大,呼呼做響,吹得我發起抖來,因為在賓陽的時候天還是很熱的,到桂林就變得那么快,我 手腳上的雞皮疙瘩頓時蓬漲起來,我們用了3個小時的時間翻過了磨盤山,又比原計劃多出來1個小時,來到山腳下的竹江碼頭,在這里我們要等渡船渡到江東,因為今天是10月1日外地的游客大多還沒有到達桂林,估計還在車上,所以今天竹江碼頭上的游江船大多還停泊在碼頭上,游江船是不做渡江買賣的。我們看到渡船在對岸停靠著就大聲的呼叫船工能過來接我們到對岸去,不過船工只有搖搖手什么都沒說,任我們怎么叫喊,那時候時間是下午3點多,估計是村民趕圩采購還沒回來,所以沒人上船,我們也只有等對岸的渡船上到達了一定的人數后渡過來我們才能上船渡江,我和may就這樣呆呆的坐在河堤上足足等了差不多一個小時。 my god!又浪費了一個小時,渡船過江對岸后我們的時間所剩無幾了,只有兩個小時的時間,要在下午6點天黑之前趕15公里的路程到達草坪鄉,而且之間還要兩次渡江。 我心理暗暗叫苦,因為沒看風景的時間可言了,而且現在我們已經走到了“漓江百里畫廊”的入口--從九牛望三洲開始,已經進入了世界上最經典的徒步線路之一。從漓江東岸與九牛望三洲想望而行,兩岸山峰聳立,連綿起伏,江岸密布的鳳尾竹里掩埋著一個個小村落,村前渡口幾個小竹排在江邊隨細浪輕擺著--這就是明村上渡,渡過明村上渡我們來到江對岸的小村,接著是要走3公里遠離江岸的鄉村路才能到達草坪。走在
關鍵字: 自助旅行 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