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金田起義舊址
起義舊址在桂平市金田鎮。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洪秀全、馮云山在廣西桂平紫荊山區建立拜上帝會基地,領導漢族、壯族和瑤族人民對封建勢力作斗爭。道光三十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851年衛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舉行武裝起義,建號太平天國。當時,在金田韋昌輝家設拜上帝會機關,在韋家橫屋開爐打鐵,秘密制造武器。韋昌輝遺址坐北向南,磚木結構建筑。有上下兩座,左右廂房、橫屋、門樓和屋前月池等,占地面積330平方米。金日起義前在韋家橫屋開12座打鐵爐打造武器,秘密藏于犀牛潭。在月池養鵝,借鵝群"嘰嘎"叫聲掩蓋打武器的叮當聲,混人視聽。金日起義太平軍北上后,全村200余間房子,盡遭清軍火燒。1974年對故居遺址進行清理,出土一批鐵渣、木炭和爐底燒土、遺物,對故居遺址作了保護。1987年,故居按原貌修復。 韋昌輝(1826一1856),金田村人。1848年馮云山介紹參加拜上帝會。不惜家產,共扶真主。金田起義全家從征,1851年3月授任右軍主將,12月封北王。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后,對東王楊秀清心懷不滿,1856年利用洪楊矛盾,殺害楊秀清及其部眾家屬2萬余人。同年11月被天王處決。在故居旁有昌輝祠。1936年當地鄉紳村民創建,廟宇式平房,內塑昌輝像。門聯:"金田起義傾清室,天國告成列北王。"1980年為紀念太平天國金田起義130周年(1981年1月11日),重新修建。 起義軍在犀牛嶺營盤設起義指揮部。營盤是一個長方形土城,中央筑高臺,臺前有一塊大石,叫旗桿石,洪秀全在此領導太平軍升旗誓師起義。營盤出口挖壕溝暗道,東通金田村,北通犀牛潭。營盤前方有縱橫二三里的平坡,是太平軍的練兵場。營盤北面山腳犀牛潭,傳說起義前造的武器就藏在潭水中。村南4公里的新圩三界廟,是太平軍作戰指揮所,還有金田莫村傅家寨太平軍總指揮部遺址、紫荊山口古林社馮云山活動舊址和大沖教館遺址、風門拗太平軍莊戰清兵遺址等。1974年在犀牛嶺修建休息室。1980年建陳列室,舉辦金田起義文物陳列。1990年立洪秀全像一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界廟坐北向南。磚木結構建筑。前后兩座,前為門廳,后座大殿,面闊3間,臺梁式梁架,硬山頂,琉璃剪邊。脊飾人物故事陶彩塑,兩側高大冠狀封火山墻。建筑面積252平方米。 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義后,太平軍東出江口圩,西進武宣,北挺象州。7月初回師金田,大營駐于新圩莫村傅家坡,三界廟成為太平軍作戰重要指揮所。洪秀全坐鎮三界廟,指揮了新圩突圍之戰,太平軍勝利向平南進軍,北上蒙山。廟內門廳內墻嵌有清康熙至道光年間(1662-1850)的碑刻23方,是研究當時社會、政治、經濟狀況的實物資料。
關鍵字: 十一 太平天國 廣西桂平 桂平市 金田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