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原生態的侗族文明圖
昨晚到達柳州時,已是華燈初上。奈何陰雨霏霏、能見度很底,因此心情頗為壓抑。好在瘋子是個樂天派,一路上給我們描繪著藍天白云的美景,幻想著隔夜就會云破日出,晴空萬里。他執意要請我們吃柳州大餐,被我和佤老一致否定。我到柳州這是第二次了,前次是前年的國慶,也是瘋子接待的,一道豐盛的宴席既為大家接了風,還順便把我的生日也過了,心里一直存留感激。這回我提議去吃螺螄粉,立即得到了映山紅的隨聲附和。老實說,桂林米粉吃得多,柳州著名小吃螺螄粉我是只聞其名,連見都沒見過。 瘋子驅車帶我們來到一處大街的十字路口,介紹說這里的螺螄粉柳州聞名。找個略為干凈點的桌子團團圍坐不久,幾碗米粉、幾份鹵菜,還有幾支啤酒很快就端上來。我們幾個吃得津津有味,只苦了佤老一人,一是他老人家不吃辣味,二是這樣赤脯上陣的平民架勢,估計他老人家也是第一次體驗。 夜宿于柳州鐵路大廈,這也是我們上次住宿的地方。這個地方鬧中取靜、價格合理、裝修精致、服務周到,通過瘋子的關系可以拿到90元的優惠價格,令佤老稱贊不已。最讓人興奮的是早上的早餐,我與映山紅兩人吃飽喝足一買單,居然總計只花了2.5元。 瘋子八點整準時開車來接大家。按照昨夜商量的計劃,今天應該趕到獨峒--就是去年被大火燒掉小半個村寨的原生態侗族小鎮。 天色陰沉得可怕,好在沒有下雨,也是不幸中的萬幸。車過融安,順路買了點糖果之類準備分發給作為攝影對象的少數民族小朋友。瘋子還特意繞道到一處已經被夷為平地的廢墟,說那是他出生的老家。 融安附近的山形突兀,有如桂林漓江的喀斯特山形,但比桂林的似乎更加險峻、高聳。云霧從半空的山肩涌起,彌漫了山腰,又掃過幾座較低的山峰,幻若仙鏡。近處田野的油菜花開得正艷,如果是晴天,當是絕妙風景。 柳州到三江一路上全是新修的水泥路面,十分好走。中午時分,我們已經進入三江縣城。一到三江,水泥公路就徹底與我們說拜拜了,好在到獨峒的公路已經修好,雖然是沙石路,也算平整,并不難走。 車停在三江縣城的一處野生魚餐館午餐,菜式很豐盛,記不清具體上了幾盤菜了,但那道野生魚火鍋的確鮮嫩爽口、令人回味。價錢合理,120多元,也算超值。最可貴的是佤老的細心周到,趁我們點菜的間隙,他到附近的藥店買了幾片暈車藥給映山紅,從此根治了映山紅暈車的毛病。 車在三江縣城加滿油后繼續前進,一路上山隨水轉、水繞山流,青山綠水,景色迷人。也許是風景太美,我們竟然沒有注意到一個小小的岔路口,而是直接就上了通往馬胖鼓樓的道路。這條路上有許多侗族村寨,鼓樓、風雨橋、吊索橋、吊腳樓隨處可見,多得看都看不過來。村寨里的居民對拿著長槍短炮的我們似乎司空見慣,見面是不是熱情地打個招呼,就是微微一笑。在三團、八斗,我們忙得不亦樂乎,每見到一座鼓樓、一座風雨橋,大家都齊聲驚嘆。桃花、李花紅白相間,把古老的侗寨輝映得更加卓約迷人。太多的風景都想把它裝進鏡頭、帶回家去。 在八斗鎮我們意識到走錯路了,連忙倒車掉頭,不過也不虛此行,因為看到了太多別處看不到的風景。車隨山轉,越上越高,最后整個車彌漫在濃濃的云霧之中,看來已經是到山頂了。剛下幾步,云霧不見了,景物又變得清晰起來。但見層層迭迭的梯田茶園綻開新綠,遠處田間間或露出紅彤彤或者白燦燦的桃花李花,一派靜謐的桃源景象。 路邊一家三口正在采茶,兩個女的穿著當地的民族服裝,看樣子是母女倆。我們停下車來,在與男主人聊天時,不時將鏡頭對準母女兩人。男主人告訴我們,這里都是地地道道的高山驚蟄茶,剛剛采摘,有的只略為烘炒過,還沒來得及放農藥調味。佤老認為機會難得,勸我們各買一些。瘋子大包大攬,到山頂上主人家中采購了五斤,花費六百大元。 車繼續前進,在一個山口進入“侗族生態保護區”后,沿途越來越濃郁的侗族風情逐次展現到我們眼前。也許是剛才看到的風雨橋和侗族村寨太多,現在開始產生審美疲勞吧,我們基本上對這些夢寐以求的風景熟視無睹,一心只想著盡快趕到獨峒。 獨峒是個侗族小鎮,位于湖南、貴州、廣西三省交界處。去年的一場大火,將這個小鎮三分之一的古老建筑化為灰燼。春節時就想到這里看看的,但得知被火燒過之后,我只好放棄了。后來一個朋友告訴我,侗族的生命力異常頑強,侗族村寨因為全是木質結構,常常會發生火災,因此侗族村寨也常常處于重建之中。看古老的侗族建筑是一種風景,看重建中的侗族村寨更是一種不可多得的體驗。基于這個原因,我們把今天的目的地選在了獨峒。 一進獨峒鎮,一股貧瘠和荒涼感迎面撲來。街道既窄又亂,滿是泥漿。我們只好將車停在鎮政府的院子內,步行去找住宿的地方。找到一家小的私人旅館,每人10元,應該是我近幾年來住過的最便宜的房間。趁著老板娘為我們準備晚飯的空隙,幾個人在鎮上閑逛了一番。 獨峒其實有兩個侗寨,臨河的一個叫獨峒,靠山的叫牙寨。兩個寨子基本連為一體,已經分不清誰是誰了。獨峒幾個月前被大火毀掉半個寨子,而牙寨卻安然無恙。我們站在牙寨的風雨橋上,或者坐在其鼓樓下,隨時都能感受到古樸和安祥。 鼓樓下幾個小男孩子在練習吹蘆笙,依依呀呀的難成曲調。我們就拿出糖果來鼓勵他們,誰吹得好就獎勵一包糖果。幾個小朋友靦腆放不開,只有一兩個小家伙大方地起勁吹起來。我們真的給了他們每人一包糖果,而此時其他的小朋友看見我們真給糖果,也一個個使勁吹起來。映山紅則在旁邊端起相機閃個不停。 旅館的老板娘為我們做了一頓豐盛的晚餐,幾個人就著當地特有的米酒大吃大喝起來。這里本來是湘、黔、桂三省的黃牛交易中心,牛肉自然是新鮮美味,老板娘也特意安排了牛肉火鍋。 第二天早上大家在佤老的帶領下登上了牙寨后面的一座高山,而佤老的女兒送給他的登山杖此時才派上了用場。站在山上俯瞰獨峒,臨時一邊的房屋都在重建之中。這里建房比較奇特,都是先豎立幾排木柱式的框架,再用木料將框架連起來,最后用木板分隔成墻壁和房間。我們看到,新豎立起來的框架上往往站滿了前來幫忙的人,似蜘蛛俠一般。在侗族、苗族區域,一人有事全村幫忙已經形成傳統。在后來的路上,我看見一群苗民背負沉重的化肥沿山路蜿蜒登山,很壯觀的場面,原來是全村的人在幫一家從公路上把化肥運回山頂的家中。這里的地理環境決定了這一傳統,任何人處于這一環境,不靠別人的幫助是很難生活下去的,而得到別人的幫助,你就必須先幫助別人,大家互相幫助才能共同生活下去。 昨晚到達柳州時,已是華燈初上。奈何陰雨霏霏、能見度很底,因此心情頗為壓抑。好在瘋子是個樂天派,一路上給我們描繪著藍天白云的美景,幻想著隔夜就會云破日出,晴空萬里。他執意要請我們吃柳州大餐,被我和佤老一致否定。我到柳州這是第二次了,前次是前年的國慶,也是瘋子接待的,一道豐盛的宴席既為大家接了風,還順便把我的生日也過了,心里一直存留感激。這回我提議去吃螺螄粉,立即得到了映山紅的隨聲附和。老實說,桂林米粉吃得多,柳州著名小吃螺螄粉我是只聞其名,連見都沒見過。 瘋子驅車帶我們來到一處大街的十字路口,介紹說這里的螺螄粉柳州聞名。找個略為干凈點的桌子團團圍坐不久,幾碗米粉、幾份鹵菜,還有幾支啤酒很快就端上來。我們幾個吃得津津有味,只苦了佤老一人,一是他老人家不吃辣味,二是這樣赤脯上陣的平民架勢,估計他老人家也是第一次體驗。 夜宿于柳州鐵路大廈,這也是我們上次住宿的地方。這個地方鬧中取靜、價格合理、裝修精致、服務周到,通過瘋子的關系可以拿到90元的優惠價格,令佤老稱贊不已。最讓人興奮的是早上的早餐,我與映山紅兩人吃飽喝足一買單,居然總計只花了2.5元。 瘋子八點整準時開車來接大家。按照昨夜商量的計劃,今天應該趕到獨峒--就是去年被大火燒掉小半個村寨的原生態侗族小鎮。 天色陰沉得可怕,好在沒有下雨,也是不幸中的萬幸。車過融安,順路買了點糖果之類準備分發給作為攝影對象的少數民族小朋友。瘋子還特意繞道到一處已經被夷為平地的廢墟,說那是他出生的老家。 融安附近的山形突兀,有如桂林漓江的喀斯特山形,但比桂林的似乎更加險峻、高聳。云霧從半空的山肩涌起,彌漫了山腰,又掃過幾座較低的山峰,幻若仙鏡。近處田野的油菜花開得正艷,如果是晴天,當是絕妙風景。 柳州到三江一路上全是新修的水泥路面,十分好走。中午時分,我們已經進入三江縣城。一到三江,水泥公路就徹底與我們說拜拜了,好在到獨峒的公路已經修好,雖然是沙石路,也算平整,并不難走。 車停在三江縣城的一處野生魚餐館午餐,菜式很豐盛,記不清具體上了幾盤菜了,但那道野生魚火鍋的確鮮嫩爽口、令人回味。價錢合理,120多元,也算超值。最可貴的是佤老的細心周到,趁我們點菜的間隙,他到附近的藥店買了幾片暈車藥給映山紅,從此根治了映山紅暈車的毛病。 車在三江縣城加滿油后繼續前進,一路上山隨水轉、水繞山流,青山綠水,景色迷人。也許是風景太美,我們竟然沒有注意到一個小小的岔路口,而是直接就上了通往馬胖鼓樓的道路。這條路上有許多侗族村寨,鼓樓、風雨橋、吊索橋、吊腳樓隨處可見,多得看都看不過來。村寨里的居民對拿著長槍短炮的我們似乎司空見慣,見面是不是熱情地打個招呼,就是微微一笑。在三團、八斗,我們忙得不亦樂乎,每見到一座鼓樓、一座風雨橋,大家都齊聲驚嘆。桃花、李花紅白相間,把古老的侗寨輝映得更加卓約迷人。太多的風景都想把它裝進鏡頭、帶回家去。 在八斗鎮我們意識到走錯路了,連忙倒車掉頭,不過也不虛此行,因為看到了太多別處看不到的風景。車隨山轉,越上越高,最后整個車彌漫在濃濃的云霧之中,看來已經是到山頂了。剛下幾步,云霧不見了,景物又變得清晰起來。但見層層迭迭的梯田茶園綻開新綠,遠處田間間或露出紅彤彤或者白燦燦的桃花李花,一派靜謐的桃源景象。 路邊一家三口正在采茶,兩個女的穿著當地的民族服裝,看樣子是母女倆。我們停下車來,在與男主人聊天時,不時將鏡頭對準母女兩人。男主人告訴我們,這里都是地地道道的高山驚蟄茶,剛剛采摘,有的只略為烘炒過,還沒來得及放農藥調味。佤老認為機會難得,勸我們各買一些。瘋子大包大攬,到山頂上主人家中采購了五斤,花費六百大元。 車繼續前進,在一個山口進入“侗族生態保護區”后,沿途越來越濃郁的侗族風情逐次展現到我們眼前。也許是剛才看到的風雨橋和侗族村寨太多,現在開始產生審美疲勞吧,我們基本上對這些夢寐以求的風景熟視無睹,一心只想著盡快趕到獨峒。 獨峒是個侗族小鎮,位于湖南、貴州、廣西三省交界處。去年的一場大火,將這個小鎮三分之一的古老建筑化為灰燼。春節時就想到這里看看的,但得知被火燒過之后,我只好放棄了。后來一個朋友告訴我,侗族的生命力異常頑強,侗族村寨因為全是木質結構,常常會發生火災,因此侗族村寨也常常處于重建之中。看古老的侗族建筑是一種風景,看重建中的侗族村寨更是一種不可多得的體驗。基于這個原因,我們把今天的目的地選在了獨峒。 一進獨峒鎮,一股貧瘠和荒涼感迎面撲來。街道既窄又亂,滿是泥漿。我們只好將車停在鎮政府的院子內,步行去找住宿的地方。找到一家小的私人旅館,每人10元,應該是我近幾年來住過的最便宜的房間。趁著老板娘為我們準備晚飯的空隙,幾個人在鎮上閑逛了一番。 獨峒其實有兩個侗寨,臨河的一個叫獨峒,靠山的叫牙寨。兩個寨子基本連為一體,已經分不清誰是誰了。獨峒幾個月前被大火毀掉半個寨子,而牙寨卻安然無恙。我們站在牙寨的風雨橋上,或者坐在其鼓樓下,隨時都能感受到古樸和安祥。 鼓樓下幾個小男孩子在練習吹蘆笙,依依呀呀的難成曲調。我們就拿出糖果來鼓勵他們,誰吹得好就獎勵一包糖果。幾個小朋友靦腆放不開,只有一兩個小家伙大方地起勁吹起來。我們真的給了他們每人一包糖果,而此時其他的小朋友看見我們真給糖果,也一個個使勁吹起來。映山紅則在旁邊端起相機閃個不停。 旅館的老板娘為我們做了一頓豐盛的晚餐,幾個人就著當地特有的米酒大吃大喝起來。這里本來是湘、黔、桂三省的黃牛交易中心,牛肉自然是新鮮美味,老板娘也特意安排了牛肉火鍋。 第二天早上大家在佤老的帶領下登上了牙寨后面的一座高山,而佤老的女兒送給他的登山杖此時才派上了用場。站在山上俯瞰獨峒,臨時一邊的房屋都在重建之中。這里建房比較奇特,都是先豎立幾排木柱式的框架,再用木料將框架連起來,最后用木板分隔成墻壁和房間。我們看到,新豎立起來的框架上往往站滿了前來幫忙的人,似蜘蛛俠一般。在侗族、苗族區域,一人有事全村幫忙已經形成傳統。在后來的路上,我看見一群苗民背負沉重的化肥沿山路蜿蜒登山,很壯觀的場面,原來是全村的人在幫一家從公路上把化肥運回山頂的家中。這里的地理環境決定了這一傳統,任何人處于這一環境,不靠別人的幫助是很難生活下去的,而得到別人的幫助,你就必須先幫助別人,大家互相幫助才能共同生活下去。 下山后在鎮小學旁邊找了個小吃店繼續以螺絲粉做早餐,邊吃邊看上學的小孩,看到上鏡的還不忘給他或她來張特寫。 回到小旅館,老板娘按我們昨晚的指示已經找好了兩個模特,一男一女,一老一少,身著民族服裝等在店門口。當然,老的是男的,少的是女的。給他們的報酬是100元,但我估計大半部分會落入老板娘的口袋。 讓兩位模特隨我們的車到離獨峒5公里的巴團村。這里的風雨橋比較壯觀,環境與獨峒比起來也干凈不少。在村里、河邊、橋頭,我指揮著他們擺poss,而瘋子和映山紅則坐享其成,只顧著不停地按動快門。佤老可能對攝影興趣不大,獨自一個人跑到附近的另一個侗寨亂逛去了。 巴團風雨橋在眾多的侗族風雨橋中應該是頗有名氣的,它是唯一人畜分離的侗族風雨橋,人行道牲畜是不能走的,而人如果要從牲畜的道上走,估計牲畜們不會反對。在拍攝過程中,村里的很多人大約是認識兩位模特吧,在得知我們的目的后,一位老大娘回家去拿了一個碩大的銀項圈出來,讓我們的模特少女戴在脖子上。我試了一試,沉甸甸的,大概有8斤重。 在與兩位臨時客串的模特合影留念之后,我給了車費讓他們自行回家,而我們又將急匆匆地趕路,趕往下一個目的地--貴州黔東南從江縣的芭沙苗寨。
關鍵字: 樂天派 原生態 國慶 接待 能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