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點里的情意結
廣州茶樓的喧嘩熱鬧最是天倫之樂的表露:誠心誠意為親朋選擇可口的點心;看看報紙說說八卦事;愛憐的目光灑向在過道上奔走雀躍的孩子:在這世俗的一幕里,茶壺里盛載著的茶水也變得那么的親切。 茶與點心的美好姻緣 “飲咗茶未呀?“(喝茶沒有?)是廣州人打招呼的口頭禪,在廣州話里“飲茶“是喝茶之意。中國人大都是就茶喝茶沒有佐食,而廣州人則不然,飲茶總配以點心,這種習慣從何而來無從考究,有說是受西方飯食的影響,有說是因嶺南的氣候火熱,不喝茶光吃點心難于下咽。 點心是由古代的小吃演變而來的,據記錄,唐朝宴飲上就有一些干果、糕點類的小吃。點心雖然不是廣州人發明,但把點心發揚光大的必定是廣州人,更把它傳遍世界各地。 點心最初以配角的形式出現,后來卻成為飲茶中的主角。茶點是廣州飲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品種繁多,制作講究。茶點的品種、款式和風味是由皮、餡和技藝構成,皮有四大類二十三種,餡有三大類四十六種,相互組合,款式多樣,各名茶樓都有招牌名點,體現茶樓的傳統風格。因此在廣州的飲食文化中,茶點以其精美和豐富而成為必不可少的部分。 廣州自古有“重商”的價值取向,飲茶也從家庭走向市場,形成了如茶室、茶館、茶居、茶樓等專門的飲茶居所。尤其在清朝始蓬勃發展,如今的廣州茶樓老字號多創建于清朝,都有百多年歷史。 廣州人飲茶,注重茶好,更看重點心的質量和茶樓的環境。首先在茶樓的名字上極具文學性,比如泮溪、蓮香樓、陶陶居等,建筑風格別出心裁,或臨池、或靠山、或以植物掩映;裝飾豪華卻不失古樸,茶樓字號越老,其對聯和詩詞就越多,一副對聯或一首詩詞,設置在茶居內,顯得幽雅,對茶樓來說是一種打扮和宣傳;對茶客來說是一種欣賞和勸戒。
關鍵字: 口頭禪 喝茶 廣州話 點心 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