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城的回憶(4)、域外補過元宵節
那年的正月十五我正好在廣州,當時廣州的大街小巷上似乎看不到過節的氣氛。廣州不象北方的城市大街小巷上到處都有賣元宵那熱氣騰騰的攤鋪,到是能看到臨街擺有賣皮蛋粥的那些騰著熱氣的店鋪。又由于在廣州那段緊張忙碌的時日,吃一頓可口的元宵對我們來說就是一件不敢企及的事情了。元宵節過后來到新加坡,而在新加坡到是讓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節日氣氛。 新加坡是一個嚴禁燃放鞭炮的城市,所以在新加坡的街頭,特別是在我們居住的地方,到處可以看到那高高掛起的大紅燈籠以及懸掛的很長很長的大紅鞭炮模型。在牛車水的居民區有時可以聽到從室外擺放著的音響里播放著事先錄制好的鞭炮聲,讓人乍一聽,聽著那逼真的聲響,望著那懸掛著的鞭炮模型上發出的閃爍電光,還真的認為這里是在燃放著鞭炮呢。新加坡人這種獨特的創意,當時也著實讓我們倍感好奇,以至于從新加坡回來講給朋友聽,當時人們大多感到不可思意又覺是十分的新奇。 當年去到新加坡,對自己來說確實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僅從個人生活的一日三餐上來說就是如此,全靠自己打理。每天除了在課堂上全神貫注的聽講外,接下來的時間就需要計劃著自己的一日三餐了,每逢周末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牛車水的菜市場購買一周吃的東西。當時,新加坡的蔬菜很貴,到是雞蛋和肥碩的雞腿還有烹調用的食用油與國內的價格相當。為了節省開銷,大多的是買些雞蛋雞腿一類的東西和少量的蔬菜回來自己做著吃。時間長了,后來就干脆買來些諸如菜譜和食譜一類的書籍,周末有時間了就學著做些簡單的飯菜,變著花樣吃,打發著在新加坡的漫漫求學生涯,現在想來,這也是自己一生的財富。 那時從國內帶來些小禮品,如那些廉價的清涼油和仁丹之類的據說是東南亞人都十分喜歡的東西,到新加坡送給房東些,沒想到這些東西非常管用。特別是同室的小石,他還別出心裁地把自己家鄉的陶瓷小佛象帶出來些,當時在廣州出關時他帶的這些東西還著實被機場檢查人員拆包詢問了大半天,不過他還是帶過來了,送給房東一套,房東非常的高興。 新加坡人非常信佛,房東是一個姓陳的老太太,在她的家里就供奉著觀音菩薩。她把我們送給她的這些禮品視若珍寶,并由此對我們變的十分的熱情和關心,以至于把我們這些遠離祖國的年輕人視為如同她的兒女一般,還特意把她當時在美國上大學回來過春節的女兒介紹給我們。她的女兒隨她的姓,我們都叫她小陳,是一個熱情大方也青春靚麗的女孩。說起來她的祖上就是中國人,光緒年間家鄉鬧災荒從福建的潮州飄洋過海來到了新加坡,如今她已是新加坡人了。小陳在回國渡假的日子里沒有多少事情可做,她學的是經濟專業,與我們在新加坡所學的金融專業相近,她便在自己渡假期間的每個周末就來到我們中間,成了我們周末游覽新加坡的免費導游。 在我們到新加坡的第一個周末,小陳聽說我們在國內沒有過成那個元宵節,便著意邀請我們去到她家給我們補過中國人這一傳統的節日。 她家就住在珍珠坊,而我們在珍珠大廈租住的公寓是她家的房產之一。負責我們住所打理的是一位菲律賓籍的勞姓太太,房東一開始還說勞太太是他們家的親戚,小陳告訴我們這個勞太太是她們家雇傭的菲律賓傭人。那一個周末,小陳特意吩咐勞太太買回來很多的東西,其中自然包括中國各種各樣的元宵了。 那一年的元宵節我們是在新加坡補過的,餐桌上菜是小陳親手下廚做的,一噸豐盛的晚餐,吃的最香最甜的實際上是小陳特意為我們煮的元宵。其間不知是誰說了聲這是一個沒有圓月的元宵節,誰知機敏聰慧的小陳姑娘嫣然一笑說:我不就是那夜空上的圓月嗎?眾人欣然大笑,那年域外的元宵節,其樂融融。獅城元宵節牛車水菜市獅城元宵月夜
關鍵字: 廣州 意大利 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