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美食!
廣州美食:粥公粥婆的傳說 清康熙16年,康熙皇帝為體察民情,第五次離京微服私訪。是年秋天,皇上攜隨從來到廣州,路染風寒,久治不愈。廣東封疆大使察哈爾下文通告嶺南各路名醫為皇上療疾,未果。后聞知梅州鄉間有一對年逾八旬的阿公阿婆擅長熬粥,其所熬之粥乃據家傳密笈配制,除了滋潤可口,還能養生健體、消病祛疾。于是察哈爾派專人把這對阿公阿婆接到巡督府,并按阿公阿婆的要求架起了柴鍋土灶,精選嶺南特有烏梅為主料,配以其它輔料及若干味中藥,經過若干時辰的文火慢熬,一鍋飄著藥香的養生粥熬制完成。皇帝小啜一口,頓感氣順,三碗下肚,血脈開張,印堂發亮。沒 出三日,康熙皇帝便精神氣爽,徹底痊愈。這對年邁的阿公阿婆一時名聲大振,遠近聞名。后來,梅州的這種養生粥在民間廣為流傳,并被冠之以“粥公粥婆”的美譽。至民國初年,隨著廣州、潮汕、梅州客家人赴南洋淘金熱的興起,深得真傳的阿公阿婆之子一同前往,在馬來西亞以“粥公粥婆”養生粥坊為生,他通過多年的實踐和經驗的代代積累,“粥公粥婆”無論是從營養、色澤還是口感上,都不斷提升,并被不同膚色的人們所鐘愛。廣東小吃老婆餅的傳說起源自廣東潮州點心老婆餅,外皮烤成誘人的金黃色,里頭一層層的油酥薄如棉紙,酥松得不得了,一咬下去碎屑便掉了滿地,每一口都嘗得到蜜糖般的香甜滋味! 老婆作的餅受到老板青睞!相傳在廣州,有一間創辦于清朝末年的老字號茶樓,以各式點心及餅食馳名;某日,茶樓里一位來自潮州的點心師傅,帶了店里各式各樣的招牌茶點回家給老婆吃,想不到他老婆吃了之后,不但沒稱贊店里的點心好吃,甚至還嫌棄地說:“茶樓的點心竟是如此平淡無奇,沒一樣比得上我娘家的點心冬瓜角!”這位師傅聽了之后心里自然不服氣,就叫他老婆作出“冬瓜角”給他嘗嘗!老婆就用冬瓜蓉、糖、面粉,作出了焦黃別致的“冬瓜角”;這位潮州師傅一吃,風味果然清甜可口,不禁稱贊起老婆娘家的點心!隔日,這位潮州師傅就將“冬瓜角”帶回茶樓請大家品嘗,結果茶樓老板吃完后更是贊不 絕口,問起這是誰哪一間茶樓作的點心?師傅們說:“是潮州老婆作的!”于是老板就隨口說這是“潮州老婆餅“,并且請這位潮州師傅將之改良后在茶樓販賣,結果大受好評!“老婆餅”因而得名。 疊出酥松的層次感 “老婆餅”的絕妙口感,來自于里頭層層疊疊、薄如棉紙的油酥皮;“米哥烘焙坊”主廚劉哲男師傅說,要作出這份層次感相當費工夫,首先在材料上,要將水油面團與油酥分開處理,將水油面包入油酥,開再折起,如此重復兩次,利用水與油互不相溶的特性,作出酥松分明的層次感!師傅說整個過程中力道要均勻,千萬不能將面皮稈破,兩種面團和在一起,就會失去層次感!至于香甜的內餡,傳統的潮州“老婆餅”包入的是冬瓜蓉,所以也稱為“冬茸餅”,傳入臺灣后,甜餡內容改以單純的糖為主,清甜的香味一樣迷人可口。
關鍵字: 察哈爾 廣東 廣州美食 康熙皇帝 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