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游萬綠湖
在地球的北回歸線上,茫茫的沙漠如一條緊箍地球的金色腰帶,在這條金色的腰帶上,鑲嵌著一顆晶瑩翠綠的寶石——那便是中國粵北河源的萬綠湖,一個多山多水多情多夢的人間仙境。據小說《鏡花緣》里記載:河源乃是百花仙子誕生的地方。 萬綠湖,華南第一湖,人工雕琢而成,俗名新豐江水庫,水庫無處不綠,無時不綠,無山不綠,無水不綠,甚至連空氣也是綠的,故名萬綠湖。萬綠湖湖區面積160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370平方公里。如巨幅綢緞鋪就于藍天白云之下,豐姿綽約,風靜則平展如川,纖塵不染,風動則波光浩淼,搖波蕩綠,湖中島嶼星羅棋布,數量達360個之多。有人曾不止一次對我說:如果想領略瑤池風光,想享受鏡花水月般的風情,就攜帶靈魂游一次萬綠湖,定能如愿以償。今天,我終于來了,諸位請跟我一起入夢,神游萬綠吧。湖邊讀綠剛到河源,便驅車直奔萬綠湖,一路之上,山重水復,曲徑通幽。忽然間豁然開朗,一片青山綠水的潔凈世界展現于眼前。下車快步奔至湖面,迎面撞上一片綠潮,耀我雙目。乍一見,我有點不知所措,如一莽漢忽然見到了百花仙子,我有點驚奇,也有點激動,這是湖水嗎?這分明是剛剛煮出來的青梅酒哇!不然,怎么會如此清澈,如此的碧綠呢?不然,又怎么會如此綠透我心,醉透我魂呢?如果那真是湖水,一定是瑤池之水漏灑人間。我生平未曾見過如此碧綠如此潔凈之水,那會兒,我真的很想大叫,也很想歡呼,可我最終選擇了沉默。我怕任何聲音都會驚擾了這綠色的精靈,我怕這是一場千載難逢的夢,任何細微的響動都會讓她離我而去。朱自清筆下的散文《綠》我不知讀過多少遍,梅雨潭的綠曾讓我魂牽夢繞,我以為那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可是這夢竟然出現了。你看她在我眼前延伸,從咫尺到天涯,又從天涯到咫尺。西子湖中的綠是清麗可人的,可是跟萬綠湖的綠相比終究多了幾分凡俗。平日里,我自認文筆尚可,可現在,讓我拿什么去形容她,又拿什么去贊美她呢?江郎才盡矣!我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地尋找詞匯,可那些平日里非常虛榮的華麗詞藻此時卻躲得遠遠的,不敢靠近,大概是自慚形穢。我終于明白:這綠本是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可近讀而不可述描。老子在《道德經》里說:“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能說出來的“道”不是真正的“道”,真正的“道”是說不出來的,我以為這萬綠湖的“綠”就是道德經中的“道”,不可說,不要說,不能說……歸湖心觀日第二天清晨早起,至湖邊,負責接待我的小黃早已等候多時,我們沿著湖邊行走。此時天色微明,水天一色,有霧自水面升騰,于湖面輕靈游走,如夢里清紗翩翩而舞,如仙女羅裳飄飄欲動,湖面平展如鏡,近處島嶼蒼翠誘人,漸遠漸淡,遠處各峰若隱若現,如水墨丹青。一會兒,東方天空既白,有燦爛云霞于空中交織飄動,愈紅愈重,燃燃如烈火。瞬間,遠處山巒突然間托起一輪紅日,漸高漸圓,玲瓏剔透,如玉盤游走乾坤,如燈籠高掛天際,剎時射出霞光萬道,湖面頓顯一片金黃,幻化萬條金蛇游動……眼前風景,令我心曠神怡,急欲闖入畫中。小黃朝湖面碼頭一招手,一環保快艇飄然而至,我們登上快艇,馬達轟鳴,船如脫弦之箭,直奔湖心,但覺兩耳生風,呼呼作響,心如片羽,凌空欲飛,兩旁島嶼皆向后狂奔,再觀船尾,所到之處撒下一路珍珠……客家竹竿舞鏡花嶺觀島不久船到鏡花嶺,我們棄舟登山,鏡花嶺是觀賞湖景的絕佳之處,此地樹木蔥蘢,曲徑溝幽,奇松怪柏,路旁而立,奇花異草,氣味芳菲。我們一路攀越,至山腰,忽見松樹之下有一巨石,平整如榻,據說《鏡花緣》中百花仙子曾在此小睡,故取名“擁綠仙榻”,有心上榻一睡,又恐肉體凡胎有污仙魂,只能作罷。登上山頂時,太陽已到天庭,縱目四望,但見萬綠秀色盡受眼底,東觀三潭映綠,西攬雙龜出海,中有鱷魚弄波,皆奇妙無比。湖中島嶼,星羅棋布,各具神態,各顯風姿,或如垂釣老翁,或如禪定高僧,或如豪放歌者,或如靜思哲人,或如翩翩少年,或如春睡少女,或如花前月下之情侶,或如臨水照影之佳人……或行或立或走或奔,皆神妙而不可言,觀之令人胸襟開闊,蕩氣回腸。女皇招親龍鳳嶺賞楓從另一條小徑下山,不久便到湖邊,環保快艇早已在湖邊停泊。登船,我們向另一個島嶼飛奔而去。離岸尚有數十米,便見“龍鳳嶺”幾個字刻在山門。早有穿著民族服裝的客家女在門口迎候,笑容如花,笑聲如鈴,客家女子的熱情果然名不虛傳。剛坐下,便有清茶端來,令人如沐春風。茶后,十幾個客家少女手牽手,載歌載舞,表演了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歌舞,使我真真切切地領略了一回客家女子熱情好客的秉性以及能歌善舞的才藝。告別客家女,我們繼續攀登,同來的小黃介紹:此島東部象龍,西部象鳳,整個島嶼如龍飛鳳舞,故得名“龍鳳嶺”,山上植被繁茂,品類眾多,共有植物510種,乃是萬綠湖中的植物王國。季已深秋,山上秋楓成林,在太陽的映照之下,如火如荼,如霞如錦,片片楓葉,片片情思,令人相思如火,思緒如潮,楓葉映著碧水藍天,綠的更綠,紅的更紅,那顏色,灼人雙目,艷麗之極,繽紛之極。我們在山坡上徜徉,萬綠湖神奇的造化盡情在我們身邊展示其綺麗與秀美。鏡花緣第三天,我來到了鏡花緣,此山本是湖邊一座自然之山,因河源是小說《鏡花緣》中百花仙子的故鄉,而此嶺的諸多景致與小說中所描述非常相似,是否作者李汝珍在寫此書前曾游過此山,不得而知,造景者將小說中的各種情節與描述過的各種情景移到山上,既給小說《鏡花緣》創造了一個真真切切的空間,使游客身臨其境,又賦于此山傳奇般的文化內涵,又使游客游山便如讀書。我們沿著山路前行,如在《鏡花緣》里充滿離奇、曲折的情節里行走,走過了主人公唐敖當年走過的海外五國、犬封國、元股國、聶耳國、兩面國、深目國最終來到女兒國。據書中介紹女兒國的女人“穿靴戴帽,治國安邦,統治天下,男人涂脂抹粉,穿裙緾腳,治理內事”。此時,女兒國里正在上演一場“女皇帝娶男老婆”的好戲,那些清純美麗的客家少女,將女兒國里所發生的一件件趣事演繹得惟妙惟肖,觀眾席上歡歌笑語,掌聲如潮。我們從凝翠谷上山,此處便是小說中的小蓬萊,入口便是文杏亭,四周古木蒼翠,山泉淙淙,濃蔭如蓋,旁有一玲瓏巨石,上刻:逐浪隨波幾度秋,此身幸未付東流,今朝才到源頭處,豈肯操舟復出游“此詩是小說中唐敖來到此處時留下的,詩中表達了他看破紅塵,決意駕鶴成仙的思想。沿階而上,忽見一瀑布,飛珠濺玉,傾石而流,旁有一石壁刻著”流翠浦“,據聞是百花仙子尋父歸家時的歇息之地,清新的草木之氣夾帶著女兒香氣,令人心醉神迷。再往上走便到了讀云軒,讀云軒是鏡花緣的最高峰,憑欄而望,涼風自天外吹來,湖中各島皆伏俯而拜,碧水環繞其間,游船往來穿梭,好一派天上人間的景致。從讀云軒下山,不久便來到紅顏洞,據小說記載,當年百花仙子在這里與眾仙子依依惜別,投胎到了唐秀才家,便有了小說中動人離奇的故事情節。洞內道路曲折迷離,泉水叮咚作響,仿佛在訴說著當年百花仙子與姐妹們告別時的話語…… 在地球的北回歸線上,茫茫的沙漠如一條緊箍地球的金色腰帶,在這條金色的腰帶上,鑲嵌著一顆晶瑩翠綠的寶石——那便是中國粵北河源的萬綠湖,一個多山多水多情多夢的人間仙境。據小說《鏡花緣》里記載:河源乃是百花仙子誕生的地方。 萬綠湖,華南第一湖,人工雕琢而成,俗名新豐江水庫,水庫無處不綠,無時不綠,無山不綠,無水不綠,甚至連空氣也是綠的,故名萬綠湖。萬綠湖湖區面積160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370平方公里。如巨幅綢緞鋪就于藍天白云之下,豐姿綽約,風靜則平展如川,纖塵不染,風動則波光浩淼,搖波蕩綠,湖中島嶼星羅棋布,數量達360個之多。有人曾不止一次對我說:如果想領略瑤池風光,想享受鏡花水月般的風情,就攜帶靈魂游一次萬綠湖,定能如愿以償。今天,我終于來了,諸位請跟我一起入夢,神游萬綠吧。湖邊讀綠剛到河源,便驅車直奔萬綠湖,一路之上,山重水復,曲徑通幽。忽然間豁然開朗,一片青山綠水的潔凈世界展現于眼前。下車快步奔至湖面,迎面撞上一片綠潮,耀我雙目。乍一見,我有點不知所措,如一莽漢忽然見到了百花仙子,我有點驚奇,也有點激動,這是湖水嗎?這分明是剛剛煮出來的青梅酒哇!不然,怎么會如此清澈,如此的碧綠呢?不然,又怎么會如此綠透我心,醉透我魂呢?如果那真是湖水,一定是瑤池之水漏灑人間。我生平未曾見過如此碧綠如此潔凈之水,那會兒,我真的很想大叫,也很想歡呼,可我最終選擇了沉默。我怕任何聲音都會驚擾了這綠色的精靈,我怕這是一場千載難逢的夢,任何細微的響動都會讓她離我而去。朱自清筆下的散文《綠》我不知讀過多少遍,梅雨潭的綠曾讓我魂牽夢繞,我以為那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可是這夢竟然出現了。你看她在我眼前延伸,從咫尺到天涯,又從天涯到咫尺。西子湖中的綠是清麗可人的,可是跟萬綠湖的綠相比終究多了幾分凡俗。平日里,我自認文筆尚可,可現在,讓我拿什么去形容她,又拿什么去贊美她呢?江郎才盡矣!我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地尋找詞匯,可那些平日里非常虛榮的華麗詞藻此時卻躲得遠遠的,不敢靠近,大概是自慚形穢。我終于明白:這綠本是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可近讀而不可述描。老子在《道德經》里說:“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能說出來的“道”不是真正的“道”,真正的“道”是說不出來的,我以為這萬綠湖的“綠”就是道德經中的“道”,不可說,不要說,不能說……歸湖心觀日第二天清晨早起,至湖邊,負責接待我的小黃早已等候多時,我們沿著湖邊行走。此時天色微明,水天一色,有霧自水面升騰,于湖面輕靈游走,如夢里清紗翩翩而舞,如仙女羅裳飄飄欲動,湖面平展如鏡,近處島嶼蒼翠誘人,漸遠漸淡,遠處各峰若隱若現,如水墨丹青。一會兒,東方天空既白,有燦爛云霞于空中交織飄動,愈紅愈重,燃燃如烈火。瞬間,遠處山巒突然間托起一輪紅日,漸高漸圓,玲瓏剔透,如玉盤游走乾坤,如燈籠高掛天際,剎時射出霞光萬道,湖面頓顯一片金黃,幻化萬條金蛇游動……眼前風景,令我心曠神怡,急欲闖入畫中。小黃朝湖面碼頭一招手,一環保快艇飄然而至,我們登上快艇,馬達轟鳴,船如脫弦之箭,直奔湖心,但覺兩耳生風,呼呼作響,心如片羽,凌空欲飛,兩旁島嶼皆向后狂奔,再觀船尾,所到之處撒下一路珍珠……客家竹竿舞鏡花嶺觀島不久船到鏡花嶺,我們棄舟登山,鏡花嶺是觀賞湖景的絕佳之處,此地樹木蔥蘢,曲徑溝幽,奇松怪柏,路旁而立,奇花異草,氣味芳菲。我們一路攀越,至山腰,忽見松樹之下有一巨石,平整如榻,據說《鏡花緣》中百花仙子曾在此小睡,故取名“擁綠仙榻”,有心上榻一睡,又恐肉體凡胎有污仙魂,只能作罷。登上山頂時,太陽已到天庭,縱目四望,但見萬綠秀色盡受眼底,東觀三潭映綠,西攬雙龜出海,中有鱷魚弄波,皆奇妙無比。湖中島嶼,星羅棋布,各具神態,各顯風姿,或如垂釣老翁,或如禪定高僧,或如豪放歌者,或如靜思哲人,或如翩翩少年,或如春睡少女,或如花前月下之情侶,或如臨水照影之佳人……或行或立或走或奔,皆神妙而不可言,觀之令人胸襟開闊,蕩氣回腸。女皇招親龍鳳嶺賞楓從另一條小徑下山,不久便到湖邊,環保快艇早已在湖邊停泊。登船,我們向另一個島嶼飛奔而去。離岸尚有數十米,便見“龍鳳嶺”幾個字刻在山門。早有穿著民族服裝的客家女在門口迎候,笑容如花,笑聲如鈴,客家女子的熱情果然名不虛傳。剛坐下,便有清茶端來,令人如沐春風。茶后,十幾個客家少女手牽手,載歌載舞,表演了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歌舞,使我真真切切地領略了一回客家女子熱情好客的秉性以及能歌善舞的才藝。告別客家女,我們繼續攀登,同來的小黃介紹:此島東部象龍,西部象鳳,整個島嶼如龍飛鳳舞,故得名“龍鳳嶺”,山上植被繁茂,品類眾多,共有植物510種,乃是萬綠湖中的植物王國。季已深秋,山上秋楓成林,在太陽的映照之下,如火如荼,如霞如錦,片片楓葉,片片情思,令人相思如火,思緒如潮,楓葉映著碧水藍天,綠的更綠,紅的更紅,那顏色,灼人雙目,艷麗之極,繽紛之極。我們在山坡上徜徉,萬綠湖神奇的造化盡情在我們身邊展示其綺麗與秀美。鏡花緣第三天,我來到了鏡花緣,此山本是湖邊一座自然之山,因河源是小說《鏡花緣》中百花仙子的故鄉,而此嶺的諸多景致與小說中所描述非常相似,是否作者李汝珍在寫此書前曾游過此山,不得而知,造景者將小說中的各種情節與描述過的各種情景移到山上,既給小說《鏡花緣》創造了一個真真切切的空間,使游客身臨其境,又賦于此山傳奇般的文化內涵,又使游客游山便如讀書。我們沿著山路前行,如在《鏡花緣》里充滿離奇、曲折的情節里行走,走過了主人公唐敖當年走過的海外五國、犬封國、元股國、聶耳國、兩面國、深目國最終來到女兒國。據書中介紹女兒國的女人“穿靴戴帽,治國安邦,統治天下,男人涂脂抹粉,穿裙緾腳,治理內事”。此時,女兒國里正在上演一場“女皇帝娶男老婆”的好戲,那些清純美麗的客家少女,將女兒國里所發生的一件件趣事演繹得惟妙惟肖,觀眾席上歡歌笑語,掌聲如潮。我們從凝翠谷上山,此處便是小說中的小蓬萊,入口便是文杏亭,四周古木蒼翠,山泉淙淙,濃蔭如蓋,旁有一玲瓏巨石,上刻:逐浪隨波幾度秋,此身幸未付東流,今朝才到源頭處,豈肯操舟復出游“此詩是小說中唐敖來到此處時留下的,詩中表達了他看破紅塵,決意駕鶴成仙的思想。沿階而上,忽見一瀑布,飛珠濺玉,傾石而流,旁有一石壁刻著”流翠浦“,據聞是百花仙子尋父歸家時的歇息之地,清新的草木之氣夾帶著女兒香氣,令人心醉神迷。再往上走便到了讀云軒,讀云軒是鏡花緣的最高峰,憑欄而望,涼風自天外吹來,湖中各島皆伏俯而拜,碧水環繞其間,游船往來穿梭,好一派天上人間的景致。從讀云軒下山,不久便來到紅顏洞,據小說記載,當年百花仙子在這里與眾仙子依依惜別,投胎到了唐秀才家,便有了小說中動人離奇的故事情節。洞內道路曲折迷離,泉水叮咚作響,仿佛在訴說著當年百花仙子與姐妹們告別時的話語……走出紅顏洞,不知何故,老也走不出故事里的情節,當我們來到湖邊,那千年不改的一汪碧綠提醒我:物是人非已成歷史,不如抓住眼前的新綠裝點生活。萬綠湖之行讓我的生活又不免多了一份牽掛,寫此文,便是想讓我的牽掛變成大多數人的牽掛。
關鍵字: 萬綠湖 中國 新豐江 腰帶 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