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西湖十四景--豐山浩氣
豐山林木茂密,蔥籠蒼翠,東俯菱湖。湖之北為太保山,有明朝重臣葉夢熊墓。墓道兩旁的石人、石羊、碑坊,刻工極為精美,高度反映明式石刻藝術風格。葉夢熊歸善人,嘉靖四十四年進士,曾于萬歷年問受尚方劍督師平勃拜,大捷,勒石賀蘭山、封太子太保。西湖民歌唱: “金鉤御葬保山中,說的就是御賜祭葬的風光氣派。后成“猶龍劍氣一景。至文革期間被毀。豐山頂有明遠臺(一說平遠臺),八十年代初,為紀念自鴉片戰爭以來為追求光明而捐軀的仁人志士,為國家、民族解放而犧牲的革命先烈,在此建“東江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 “浩氣坊和各個歷史時期的英雄塑像,整體形成豐山公園。若俯瞰菱湖,那白色曲橋連結著兩塊不規則型的綠草坪,似是碎開的翠玉浮在碧湖之中。看那英雄塑像,眉宇間都有著一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英雄氣概。若在湖上草坪倚欄仰望豐山,斜陽下彩霞橫空,盛開的杜娟花襯著高聳的紀念碑,放射出一道道豪光。碑似是一把正義之劍直向凌霄。風吹拂著湖岸垂柳,置身在這碧湖之中似有一種光明遠大的精神支配著,渾身充滿著信心、激情和力量。這就是山水有助于人文的道理,能不愛西湖?
關鍵字: 不為瓦全 仁人志士 八十年代 寧為玉碎 有助于 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