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泉勝跡
在惠來縣城南7.5公里處,西臨南海,背靠文昌山。神泉港是粵東重要港口之一,建于明嘉靖33年(1554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勝跡繁多,有“三奇、“八景之說。(“三奇即奇物絲線吊金鐘,奇魚拜魚,奇水甘泉。“八景指蜃樓海市、海角甘泉、煙墩望海、玉芴朝天、文筆高標、晚霞歸帆、書院青松、古井通海。) 海角甘泉位于神泉鎮區東南角,宋代是海灘上一個淡水泉眼,明時砌成泉井,其時潮汕神童蘇福為其題寫獨腳聯“抉(快)取攜而不竭任鹵浸咸蒸獨標平淡,一時成為絕對,擴大了此泉影響,并被人們編寫出許多神奇傳說,使此泉演變為“神泉。清乾隆間知縣王瑋在井旁建亭,將蘇福獨聯刻在亭柱上,并樹碑撰文。清代歌詠神泉寺中有“天涯有奇景,海角出甘泉的句子,因而產生了“海角甘泉的雅稱。水仙宮為神泉古跡之一,建于清嘉慶八年(1803年),祀夏禹王,宮內有正廳、明間、次間,卷篷式拜亭,硬山頂,有“登臺望舟之景觀。) 玉華塔位于神泉港口南端,原是一座漁船來往的航標,建于清乾隆年間,為七層八角狀實心塔,貝灰夯筑,高26。4米,為古八景之“文筆高標。海市蜃樓常出現于神泉港西南海面,時間多在春夏之交,天將大雨前夕。“海市蜃樓的出現次次有異,有古代的臺榭、廳閣,有現代的高樓大廈,還曾出現過日本侵華的戰爭場面。同一次蜃景也變幻莫測,景象萬千:時而勇士披堅執銳,萬馬奔騰,時而曲苑、酒旗,仕女嬉游,或隱或現,若遠若近,蔚為壯觀。蜃樓出現有一年一次或數年一次,也有一年兩次。長則幾小時,短則十幾分鐘,甚至一瞬即逝。1957年3月19日蜃景出現,從下午一時至六時四十五分才消逝,是有史以來延續時間最長的一次。當地漁民總結為觀察氣候經驗,有“景遠候風,景近候雨之說。
關鍵字: 萬馬奔騰 變幻莫測 四十五分 披堅執銳 有史以來 海市蜃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