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端午龍舟“別舲舳”早早劃(圖文)
5月20日,我們去了集美。
集美的美,我們以后再說。
端午節要到了,自然要說粽子和龍舟。
到了集美,自然就要去龍舟池了。
集美龍舟池,是每年端午節舉行龍舟賽的地方。
龍舟池有7個涼亭,所以稱七星亭。
池中引入的是海水,會隨著潮漲潮落而水位時高時低。所以有時浩浩湯湯,有時一片泥潭。
集美龍舟池(現中池)1953年6月15日端午節前落成,集美學校訂購了六艘規格統一的新船下水,陳嘉庚先生主持了集美學校第三屆賽龍舟。
集美賽龍舟,閩南語稱“別舲舳”。
“別舲舳”是2200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古漢語,與“賽龍舟”同是講舟船競渡,但意義卻不相同。
賽龍舟的倡導者陳嘉庚先生說,昔日的別舲舳為了出風頭奪錦標,當今我們提倡賽龍舟是為鍛煉身體增強人民體質,是為了賽團結比風格,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集美舟船競渡史涵蓋了從四五千年前的龍的節日祭奠龍王到二千多年前的別舲舳,乃至當今賽龍舟的整個中華民族龍舟文化。
資料所載,集美龍舟賽文化源遠流長,四五千年前五月五日“龍的節日”祭祀龍王習俗流傳至今,古時所建的龍王宮仍在。集美的陳氏先祖從河南省固始縣南遷閩南,把洛河流域的別舲舳民俗也帶到了集美。
經幾世繁衍,集美人丁興旺,開始在漁村以西的海灣(現今外、中、內龍舟池地域)用漁船別舲舳。
集美的別舲舳日趨興盛,五月初五別舲舳之前,要到村西南角海邊的龍王宮祭拜龍王爺,舉行“請水”儀式,將請回的圣水進行沐浴,為賽舳“洗凈”。
為了與他鄉別舲舳能奪標取勝,集美人挑選少壯漁民,組建了自己的代表隊,特造了身似龍體,可坐18人的梭形參賽小舟。
1950年下半年,陳嘉庚先生回到故鄉定居。為了家鄉建設,提高族親素質,凝聚人心,決心恢復家鄉的舟船競渡傳統民俗活動。他號召說,郎厝郎(閩南語,咱家鄉人之意)都來賽龍舳。1951年5月29日他親筆寫信“本社多年舊歷五月五日劃船賽事未有舉行,茲者擬再競賽……”交代“新造槳壹佰支,如能用杉皮制成更佳”,著手籌辦新時代的集美賽龍舟,將龍舟賽定名為“集美學校龍舟競賽大會”。
當年6月9日端午節,陳嘉庚先生在集美東海邊主持了首屆集美學校龍舟競賽大會,用漁船的競渡。
2011年“嘉庚杯”“敬賢杯”海峽兩岸龍舟賽5月21、22日在集美龍舟池舉行,有73支參賽隊伍,成為歷屆以來規模最大、最熱鬧的一次。
然而,我們無法等到第二天的龍舟賽,只好在龍舟池邊欣賞起集美人的龍舟演練了。
也算是龍舟“別舲舳”早早劃了。
雖然是演練,可無論是小伙子,還是姑娘們,劃的是那樣的努力。
事后據說,兩天龍舟賽很精彩,競賽很激烈,讓觀者大呼過癮。
于是,我也從網上下載幾幅賽場照片,共同分享。
集美龍舟賽 (1)
集美龍舟賽 (2)
集美龍舟賽 (3)
集美龍舟賽 (4)
集美龍舟賽 (5)
集美龍舟賽 (8)
集美龍舟賽 (9)
集美龍舟賽 (10)
集美龍舟賽 (11)
集美龍舟賽 (12)
集美龍舟賽 (13)
集美龍舟賽 (14)
集美龍舟賽 (15)
集美龍舟賽 (16)
集美龍舟賽 (18)
集美龍舟賽 (19)
集美龍舟賽 (20)
集美龍舟賽 (21)
集美龍舟賽 (22)
集美龍舟賽 (24)
關鍵字: 七星 廈門 集美 龍舟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