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洛陽橋一日游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在泉州說起洛陽橋也許無人不知,因為他是泉州十八景之一。要是你跟外地人說起這個名字,很多人就會以為是河南的洛陽橋了。今天我要去探訪的就是這座歷史悠久,在我國橋梁史上具有一席之地的泉州洛陽古橋。當年主持修建洛陽橋者為泉州郡守(太守)蔡襄。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跟很多想去洛陽橋觀賞的游客一樣,我對“洛陽”橋的名字也有很多的疑問,為什么會取“洛陽橋”這個名字呢。原來洛陽橋坐落在泉州洛江,洛江位于泉州洛陽這個地方,這種以地名命名橋梁的方式,在橋梁史上很是普遍。那么為什么這個地方會叫洛陽,跟河南的洛陽是否有關系呢。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事實驗證了我的猜測,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帶居住著夷民主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于社會動蕩不安,時有戰爭爆發,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遷,遷到泉州及閩南一帶的多數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帶的人士,現在泉州乃至整個閩南地區所用的語系稱為河洛語,也就是現在所說的閩南語,這些中原人士,他們帶來了中原先進、發達的農業技術和經驗,引導當地人們開墾、發展,他們來到了泉州,看到這里的山川地勢很象古都洛陽,就把這個地方也取名為洛陽,此橋也因此而命名。我們到達洛陽橋的時候正當烈日當空,陽光,白云,綠水,藍天與這座古老的橋梁構成了一副清新自然,美麗淡雅的風景畫。橋頭上有關于洛陽橋的一些簡介:洛陽橋,又名萬安橋。位于泉州城東13公里,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并稱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橋。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行走在石橋上,我有一種重回歷史的感覺,仿佛我的身前身后都熙熙冉冉的行人,時而出現挑著扁擔的商人,時而出現牽著孩子的阿公阿麼,時而出現背著書簍手不釋卷的讀書人,時而出現轎子里面的達官貴人。石橋的造型很是奇特,他以“筏型基礎”以造橋墩和應用生物學的“種蠣固基法”以固橋基,是我國古代重要的科學創新。據當地資料顯示早在北宋,先民們就以驚人的毅力和無窮的智慧,創造了一種直到現代才被人們所認識的新型橋基——筏型基礎。所謂的筏型基礎就是沿著橋梁中軸線的水下底部拋置大量的石塊,形成一條連結江底的矮石埕作橋基,然后在上面建橋墩,這種建造方式對中國乃至世界造橋科學都是一個偉大的貢獻。為了鞏固橋基,在橋下養殖了大量的牡蠣,巧妙地利用牡額外殼附著力強,繁生速度快的特點,把橋基和橋墩牢固地膠結成一個整體,這是世界造橋史上別出心裁的“種蠣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把生物學應用于橋梁工程的先例。當時沒有現代的起重設備,就采用“浮運架梁法”,利用海朝漲落的高低位置,架設橋面大石板,顯示了先民建橋的非凡才智。船形橋墩也頗具特色,它有利于分水。洛陽橋成功地建成了我國第一座海港大石橋,是我國古代橋梁建筑史上的偉大創舉,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教授稱贊說:“洛陽橋是福建橋梁的狀元”。撫摸著橋上的石頭,古代先民們的杰出智慧真令我們現代人所敬仰,這里的每一錘,每一個比例都凝聚了古代人智慧的結晶,留給后人無盡的遐想。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關鍵字: 一日游 歷史 外地人 泉州十八景 洛陽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