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忘在廈門鼓浪嶼的心情2008.3.29—4.1
從廈門回來幾天了,可感覺自己把心忘在那了,大概是留在了鼓浪嶼的某個角落吧。滿腦子都是關于廈門的,魂牽夢縈似的回憶,那一點一滴的陶醉不能自拔。 <關于飛行>700) {this.height= 700/this.width*this.height; this.width=700;}">(飛行的夢,漫步云端。)當習慣于在上下班的路上看飛機飛過,當習慣于在網上尋找彩繪飛機模型,當習慣于了解航空票務和新聞資訊,飛行的夢變得越發強烈。最終選擇廈門而不是婺源,因為有個小小的私心,我想坐飛機。 提前三個小時就到了虹橋機場,迫切的,欣喜的,好奇的。機場應該是個忙碌的地方,人們急匆匆地趕著航班,或者急忙忙地歸家心切,只有我,上上下下來來回回的在機場漫步,去發現另一種匆忙。換了登機牌,托運了行李,過了安檢,在可以看到飛機的地方拍下飛機的倩影。登上巴士,駛向飛機,進入機艙,等待起飛。再一次打量著,是無比激動的心情。跑道,滑行,停止,加速,離地,霎那間,夢飛行。很快就是白茫茫的一片,穿梭在霧中。忽然感覺到陽光,便朝窗外望去,這,是天堂嗎?蔚藍蔚藍的天,純白純白的云,太陽仿佛就在頭頂,散發著有些刺眼的光芒,帶來很舒服的溫暖。原來地面上的陰霾天氣在云端之上卻是明媚陽光,完全不同的兩個空間,是穿越了時光隧道么?還是進入了幻想世界?靠窗的座位讓我得以心潮澎湃,美得有點不真實,很容易讓人有幻覺的感覺,倚著窗口,那小小的窗外是何等的景致啊?看得見風吹過云飄過,天空是最愛的藍,云就像棉花糖般的團團朵朵,我,就飛行在藍天白云中。閉上了眼睛,用心描繪著眼前的安謐,靜靜的,暖暖的。當再次睜開眼,我相信了存在的真實,我知道了漫步云端。看不厭窗外風景,即使只有藍和白,我依舊不愿移動我的視線,我想讓這樣的圖畫永遠記在我的眼睛,我想讓這樣的心情永遠記在我的身體。飛機會顛簸,有時還蠻厲害,可我也一樣享受這樣的顛簸,其實我就是享受飛行。 第一次如此真真切切地體會了飛行,一切都源于一個叫飛行的夢。 <關于廈大>700) {this.height= 700/this.width*this.height; this.width=700;}">(廈大,陽光散落走廊,是否有瑯瑯書聲?)廈大的學生說:“我是嚇大的”。呵,那是自豪的口氣么?從來就是喜歡校園的,逛校園的熱情絕不會低于逛馬路,大概所謂的校園情結吧。廈大,很美,很大。芙蓉樓,原來學生宿舍可以那么古典優雅。嘉庚樓,原來廈大也有現代時尚的。同安樓群賢樓,原來最老的房子才是最有韻味的。芙蓉湖,原來出水芙蓉是那樣柔美。上弦場,原來體育場可以那么壯觀而氣魄。我們在魯迅紀念館尋找先生的足跡,我們在陳嘉庚紀念堂尋找廈大的歷史。綠草坪上我們躺著曬著太陽,仰望木棉花落,落在身邊。芙蓉湖畔我們坐著拂著湖水,眺望對岸花開,開在心頭。穿過安靜的走廊,探進身子,那是讀書的身影,轉過雄偉的大樓,回頭相見,那是古老的房子。閱讀著一幢幢建筑的故事,摸索著一條條道路的腳印,心想:在這樣的校園讀書一定是幸福的吧。 廈大外的白城沙灘想必是另一個愛上廈大的理由了。穿過至今見到過的最獨特的天橋后便是海的世界,便是沙的世界了。對我而言,見到海是不可能忍住而不沖動的,那是海啊,大海啊!即使我只是一只旱鴨子。脫了鞋子襪子,浪花來襲,襲來涼爽。追逐著海,在岸邊跑起來,踏著浪,我想盡情撒歡兒。張開雙臂,我想擁抱大海,面朝大海,我想大聲呼喊。佇立在海邊站著站著站著,只有海浪的聲音,只有心跳的聲音,是洗禮么?是凈化么?我都接受。細細軟軟的沙,拽起,劃過指尖,風吹走,是煩惱的離去,也是希望的放逐,一沙一世界。快樂的時候在海邊讓大海分享喜悅,難過的時候在沙灘讓沙子埋葬傷心。從來就覺得海邊是適合居住的地方,看日出日落,看潮漲潮落,人生,美好。 <關于鼓浪嶼> 700) {this.height= 700/this.width*this.height; this.width=700;}">(鼓浪嶼的老房子,細細品味。)鼓浪嶼是用來迷失的 琴島是用來聆聽的 老房子是用來尋覓的 時間是用來浪費的 心情是用來沉淀的 在鼓浪嶼上呆了兩個白天兩個夜晚,可遠遠不夠,真的不夠,在那兒,最好住好一輩子。在一個沒有車子(包括自行車),沒有吵雜,沒有高樓大廈的小島上,在一個只有琴聲,只有老房子,只有上上下下曲曲折折的小道的小島上,生活是安靜的,慵懶的,隨性的,自我的。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過上這樣的日子,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過上這樣的日子,更多的人只能憧憬這樣的日子,而我,就是其中之一。在鼓浪嶼,把自己迷失。 真正的琴島,擁有鋼琴密度最大的地方,走出去鋼琴家更是不少,有鋼琴博物館,也有風琴博物館。在島上時常聞見清晰的琴聲,從遠處傳來,悅耳動聽。而走在某條無人小路上某個窗戶里也會驚喜地傳出最悠揚的琴聲。我們在鋼琴博物館欣賞著古老的鋼琴,年代久遠卻依舊輝煌照人,精致,華麗。我們在風琴博物館萬幸聽到了那架鎮館之寶的巨型管風琴的演奏,當琴音響起,只叫震撼。我們在殷承宗紀念館里完整的看了聽了由殷承宗改編創作演奏的《黃河》,佩服他的鋼琴彈奏,十個指頭竟可以如此翩翩起舞。我們在鼓浪嶼音樂廳欣賞“天天演”的演出,獨唱,詩朗誦,二胡和鋼琴的混搭,躲在音樂的天地中感受音樂。在鼓浪嶼,聆聽琴音。 是誰曾經住在這里?是誰花巨資建造了這棟別墅?是誰離開后留下了這廢棄的庭院?又是誰記載了那些滄桑歲月?我們在鼓浪嶼尋找老房子,尋找故事。天是陰沉的,地是濕漉的,雨偶然飄下又很快停止。一幢幢老房子就在那兒站著立著,一直一直,等待我們的到來,等待我們的撫摸。地圖,書,是我們的指路牌,走走停停看看想想。天主堂潔凈美麗高聳天穹,海天堂構是中國式門樓加重檐斗拱,許家園的科林斯柱式,鹿礁路的民居特色精致情調,金瓜樓春草飛卷似的浪漫多情,三一堂是虔誠的仁慈的,亦足山莊高大氣派華貴頗具歐陸風格,觀彩樓有最別致的屋頂,番婆樓有講究的裝飾,西歐小筑保留著據說在西歐本土也已不復見的洋樓風格,會審公堂一大院內一墻隔兩樓相視而立,八卦樓有奪目的紅色穹頂和彩色天花和壯觀的回廊,船屋形似船艙故得名。還有很多很多老房子,很多很多叫不上名的老房子,很多很多我們錯過的老房子。在鼓浪嶼,尋覓老房子。 娜雅旅館 如果幸福不在路上,就在路的盡頭。 我們在鼓浪嶼的住所,小資的情調,很享受。兩個夜晚的22點—24點我們都在娜雅奮筆疾書,柔和的燈光有點昏暗卻很舒服,記下心情,忽然發現才思涌動,如潮水般翻滾,我們都是“作家”了。咖啡,蛋糕,黑啤,在娜雅的夜,我們找到了幸福。 張三瘋奶茶鋪 張三瘋是生活在鼓浪嶼的一只貓。 和娜雅一樣情調,鑲著金邊的大鏡子,厚
關鍵字: 廈門鼓浪嶼 影音 新聞資訊 網上 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