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古情培田村
在安排今春的出游計劃時,想起曾經看到過的一張福建永定土樓的照片,那獨特的建筑外形曾引起我強烈的好奇心,于是我和我先生決定了去福建看土樓,在研究具體路線時,我們又發現了連城培田古民居的資料,就這樣我們制定了閩西游的計劃。 悠悠古情培田村 我們從龍巖到文坊宣和鄉的路口時已近中午,一輛農用小客貨車把我們送到培田村,村口小道左右各聳立著一棵參天古樹,樹皮蒼裂,枝干如虬,中間一座上書“恩榮”的石牌坊,歲月已磨去了石柱的所有棱角,人剛靠近一股深邃蒼涼之感便迎面襲來。 車一直將我們載到村底一幢嶄新的 “小洋樓”,主人姓“吳”,他是培田造房辦“農民旅館”的第一人,為了保護培田古村落的完整,新房造在村子的底邊。底樓是三個飯廳,客人一般都包住包吃,每天每人40元左右。除了葷菜,各種蔬菜都是地里剛摘的。房間也不錯,寬敞干凈,身居其間,一點沒有偏僻山區的感覺。 放下行李,我就急不可耐地登上三樓的平頂,一眼望去:鱗次櫛比的老屋連綿不斷,裊裊炊煙從瓦縫間冉冉而上,縱橫的小巷里偶爾有奔跳的孩子跑過;遠處群山環繞龍盤虎踞,郁郁蔥蔥;一條蔚藍色的小河由天邊緩緩游來,清清流淌繞村而過;村子周邊的農田里,阡陌交錯,黃色的油菜花和綠色的麥子間,隱約可見勞作的人們。 培田的古民居建筑群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由三十多幢高堂華屋、二十多座宗祠、六處私家書院、一條千米古街和幾座牌坊、庵廟道觀等組成,總面積達七萬多平方米。它們的外觀有著明顯的明清建筑特征,高墻大屋頂,每戶街門都有門樓,有的飛檐翹角、器宇軒昂;有的額飾龍鳳、聯書圣諭;有的斗拱壘撐、石柱雕梁,還未進門,已然先聲奪人。走進門來,里面的結構居然與我們江浙一帶的古民居頗為相似,梁柱式框架結構,采用中軸對稱布局,每一進中間為一大廳,廳的前后都有一天井,左右排著廂房有窄窄的走廊相聯,即使雨天也不會濕鞋的。一般的有五進,最大的“大夫第繼述堂”有九進,18廳24井72個房間,占地7000多平方米,走進去似乎進了迷宮。讓人感慨不已的不止是它們的建筑結構的奇特巧妙科學合理,而是到處的石雕、木雕、磚雕。柱石、房梁、廊檐、門框、門板、窗欞、窗牖、把手、扶手
關鍵字: 好奇心 田村 福建 計劃 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