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漫步
季節緩緩地輪回,四季都是滿眼的綠色,琥珀色的陽光傾瀉在紅磚青石上,以音樂的韻律歡快地跳躍著,淡淡的腥味的海風帶來擊鼓般的濤聲,彌漫了所有的空間,這就是夢寐以求的音樂之島鼓浪嶼。 鼓浪嶼與廈門島隔鷺江相望,乘輪渡5分鐘便可到達。 從音樂碼頭出來,走進鼓浪嶼的小巷,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清潔幽靜,空氣新鮮,島上樹木蒼翠,繁花似錦,特別是小樓紅瓦與綠樹相映,顯得格外漂亮。鼓浪嶼樓房鱗次櫛比,掩映在熱帶、亞熱帶林木里,日光巖奇峰突起,群鷗騰飛……組成一副美麗的畫卷。 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曾屯兵于此,日光巖上尚存水操臺、石寨門故址。1842年,鴉片戰爭后,英、法、美、日、德、西、葡、荷等13個國家曾在島上設立領事館。商人、傳教士、人販子紛紛踏上鼓浪嶼,建公館、設教堂、辦洋行、建醫院、辦學校、炒地皮,販勞工,成立“領事館”,設“工部局”和“會審公堂”,把鼓浪嶼變為“公共租界”。一些華僑富商也相繼來興建住宅、別墅、辦電話、自來水事業。1942年12月,日本獨占鼓浪嶼;抗日戰爭勝利后,鼓浪嶼才結束一百多年殖民統治的歷史。 經過歷史洗刷的鼓浪嶼有“建筑博覽館”之稱,許多建筑有濃烈的歐陸風格,古希臘的三大柱式陶立克、愛奧尼克、科林斯各展其姿,羅馬式的圓柱,歌特式的尖頂,伊斯蘭圓頂,巴洛克式的浮雕,門樓壁爐、陽臺、鉤欄、突出窗。爭相斗妍,異彩紛呈,洋溢著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色彩。 鼓浪嶼是“音樂家搖籃”,“鋼琴之島”,小小鼓浪嶼有鋼琴600臺,其密度居全國之冠。音樂彌漫著整個小島,是島上居民的至愛,在他們看來,生活和音樂沒有遠近。只要你漫步在各個角落小道上,就會不時聽到悅耳的鋼琴聲,悠揚的小提琴聲,輕快的吉他聲,動人優美的歌聲,加以海浪的節拍,特別迷人。音樂,已成為鼓浪嶼的特別絢麗的風景線。 鼓浪嶼人杰地靈,音樂人才輩出,蜚聲中外樂壇的有鋼琴家殷承宗、許斐星、許斐平、許興艾等。中國第一位女音樂家、指揮家周淑安,音樂家、歌唱家林俊卿,男低音歌唱家吳天球,著名指揮陳佐湟,還有李嘉祿、卓一龍等,可謂群星璀璨。 鼓浪嶼有一條環島路,蜿蜒6公里,由道路、隧道、曲橋組成,喜歡聽海濤的歌聲,看海上風景的人們常常選擇環島路作為游覽路線。以輪渡碼頭為起點,向東往皓月園—大德記浴場—觀光園—菽莊花園—港仔后浴場—英雄山隧道—鼓浪石—鼓浪別墅—華僑亞熱帶植物引種園—工藝美術學校—內厝澳—燕尾山—三丘田旅游碼頭—海底世界—輪渡碼頭,一路下來鼓浪嶼的風光已欣賞大半。 夜幕下的鼓浪嶼顯得清凈幽雅。在炫彩的燈光中,代表著自然景象的日光巖、代表著異國建筑風格的八卦樓、代表著音樂島鋼琴造型的候船廳和矗立在覆鼎巖上的鄭成功雕象等,透明通亮,熠熠發光。特別是有幾條激光射線跨越鷺江海空,變幻搖曳,令人眼花繚亂。 隔江遠眺鼓浪嶼夜景,猶如一座大花盆聚集著熾目艷麗的花叢,與廈門中山路的霓虹燈、高層建筑的射燈和許多彩色聚光燈,交相輝映,閃耀奪目,使島上、海上、天上三維空間燦爛迷人。 鼓浪嶼是個值得細細品味的地方,陽光、沙灘、音樂、別墅,交織成一首優美的詩,一幅流動的畫,在中國的東海上向您展示其溫馨迷人的千姿百態。
關鍵字: 廈門島 琥珀色 音樂 鼓浪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