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北鮮為人知鯉魚溪
在福建省東北部,有個人口為16萬的小縣城—周寧縣。距縣城5公里的浦源村,有條鮮為人知的鯉魚溪。溪長50 0余米,寬10米,穿村而過,因溪中遨游著七八千尾色彩斑斕的大鯉魚而得名。溪中之魚大者可達二十余斤,大小鯉魚結伴遨游,溫順如馴,聞人聲而至,見人影而聚,婀娜多姿,活潑可愛。當村姑在溪邊淘米洗菜時,鯉魚則成群聚攏來,毫無懼意,稍不留神,便叼一根菜葉潛入水中,更有調皮者用尾巴拍起水花濺在村姑身上,引來一陣爽朗的笑聲。游客至此,常以線系光餅逗魚。只見綠水碧波之中餅動魚隨,重重疊疊的魚群爭先恐后競相爭食,彩鱗翻飛,浪花四起,吞咽之聲唼喋可聞。魚兒極通人性,你若蹲在岸邊逗魚,它們會張大嘴巴向你乞求食物,還會像嬰兒吸奶一樣地吮吸你的手指。這時你盡可撫弄戲逗它,甚至可以將魚抱起觀賞。溫順而活潑的鯉魚給村民帶來了無窮的歡樂,也因此享得無盡的餌食。無論是龍鐘老者還是天真稚童,在這群活潑可愛的魚兒面前,誰都會毫不吝嗇地拋撒手中食物,盡享人魚同樂的真情實趣。宋朝初年,鄭氏從河南南遷至此定居,因飲用溪水而在溪中投養鯉魚,既可防毒又可去污,還能供人觀賞。明初訂立了村規民約,禁止垂釣捕撈,違者嚴加懲處。相傳,村規民約制定不久,村長之子捕捉一條鯉魚被村民發現,村長以身作則,執法嚴明,即令杖其子五十并罰戲一場。從此村民概不捕食溪中鯉魚,他鄉之客也不敢覬覦。浦源村的鯉魚,八百年來與這里的人民和諧相處,結下了不解之緣。每逢大雨滂沱之時,鯉魚便乖巧地緊咬岸邊蒲草或藏身于溝縫洞中,不愿被沖離此村。浦源村民愛魚護魚之風世代相傳,在魚兒生前不捕不殺和睦相處,死后厚禮安葬。為使老死之魚有個歸宿,浦源村民在鯉魚溪畔鴛鴦樹下修建了一座魚冢。浦源村八百余載人魚和睦相處,造就了愛魚護魚的淳樸民風,也才形成了具有神奇色彩的鯉魚溪保護區。浦源村不但以神奇錦鯉聞名遐邇,且民風古樸,老人的服飾至今仍保留著清末式樣的藍色長褂。村景幽雅的浦源村中名勝古跡頗多,這些古跡被保護得如同溪中的鯉魚一樣完好,極具觀賞和藝術價值。特別提示:鯉魚溪距周寧縣城5公里,周寧縣距福州市230公里。游客前往鯉魚溪,可從福州市乘長途客車至周寧縣,爾后轉乘面的即可。
關鍵字: 可愛 周寧縣 福建省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