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寧鯉魚溪
福建省周寧縣,是閩東的一個山區縣,這里到處是青山綠水白云藍天,車輛總是行走在這綠色的山間,從寧德市出發,一個半小時才能達到縣城。周寧縣城在海拔近900米的處,常年氣溫23度,最高溫度30度左右,是盛夏的一個避暑勝地。在城西5公里處有一個歷史文化名村——浦源村,是鄭氏的家族式村莊。鄭家是在宋朝來這里定居的,這是村口的風景。我等來到村前的一個中心景點,有不少的人工的景觀。邊上有眾多的廟宇、宗祠、高塔等建筑,我想這中間大多與全國各地的佛廟道堂沒有什么差別,不想一一介紹。這是鄭家宗祠前的旗桿石夾,可見鄭家祠堂有不少的光宗耀祖的事,不少歷史名人為這里題扁,鄭家先人鄭南公是宋徽宗的駙馬爺,官至尚書。緩緩溪水穿村而過,在長不過一華里,寬僅數米的溪流中數千尾色彩斑斕的大小鯉魚在悠然自得地嬉戲,故名鯉魚溪。千百年來,他們在溪中飼養鯉魚,從不捕食。淳樸的民風,造就了鯉魚聞人聲而來,見人影而聚的溫順馴良的習性,出現了溪中彩鱗翻飛、溪畔笑聲瑯瑯的人魚同樂的動人情景。八百年來,浦源村人人愛魚,個個護魚。這一淳樸的愛魚村風,又造成了鯉魚“聞人聲而來,見人影而聚”的馴良溫順之習性。每當村姑在溪邊洗滌食物時,鯉魚便蜂擁而至競相拖拔,毫無懼意。一根菜葉、一節豬腸往往成為人魚嬉戲的媒介,你爭我奪,人若稍一放松,魚便乘機叼著它揚長而去,贏得村姑們一陣爽朗的笑聲。溫順的鯉魚給全村老幼婦孺帶來了無窮的歡樂,而乖巧的魚兒也因此得享無盡的餌食。在鯉魚溪畔,無論是龍鐘老者,還是天真稚童,誰都會毫不吝嗇地拋撒手中的食物,換取人魚同樂的真情實趣!為了保護鯉魚溪中的鯉魚,鄭氏祖先訂立鄉規民約,禁止垂釣捕撈,違者嚴加懲處。浦源村人不食鯉魚,倘若魚死了還要予以祈禱、安葬。在溪下游的小丘崗的兩側有兩株參天的古柳杉,樹下有村民矗立的“魚冢陵”。當鯉魚自然死亡后,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將魚隆重地葬于樹下的洞穴中,最后還要點香和燒紙錢,以示紀念,這種“儀式”代代相傳。這里保持完好的自然水土風貌,就是鯉魚生存的理由,沒有源頭活水,這里又怎能保留下這一自然與人文巧妙融合的景觀?有了森林植被就會有綿綿不絕的流水,有了水的高低落差便成了瀑布,周寧,就是這樣,在大峽谷里,瀑布重重,怎能是我拍得完的。我只去了最大的一個大瀑布九龍際(高43米寬85米)。
關鍵字: 歷史 寧德市 定居 福建省 避暑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