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福州西禪寺
福州有很多秦漢至明清各朝代的名勝古跡,這些名勝大部分都集中在閩南地區。泉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隨后福州,漳州也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可見自古以來閩南地區就已經是很繁華的地方,文化的積淀是非常深厚的,我一路北上,廈門的鼓浪嶼,南普陀寺,集美學村,泉州惠安的崇武古城墻(崇武海岸也是國家地理評出的中國最美的海岸之一),泉州清源山的老君像,中國現存最早的伊斯蘭教寺清凈寺,晉江的宋南山寺石佛和摩崖石刻,南安的鄭成功故里和鄭成功墓,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莆田的木蘭陂,蠻聲中外的南少林,福州的鼓山……這些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古跡名勝。而散布于各地的各種炮臺等則不計其數,這些都是厚重的歷史文化的沉淀。而當我到了閩東的寧德以后,這里的古跡卻很少,知道的只有一個戚繼光公園,代替這些古跡的是抗日戰爭及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留下的一些紀念地,這里當年都是游擊健兒逞英豪的地方。寧德,福鼎,霞浦等地,雖然城市建設不比閩南差多少,但那種文化的厚重感卻是沒有的。沒有了歷史的沉淀,建設再好的城市也只是沒有根源的浮島。而在中國傳統的根文化的影響下,一個城市沒有自己的根,這在城市的形象上是要打很大的折扣的。此外我還注意到一個現象,在閩南一代宗教文化非常的發達,發達到什么程度呢,我舉一個例子。在我騎行在去瑯歧的路上的時候,具體的可以看我4月30日的日記,當時在路上就看到一個不倫不類不土不洋的路邊建筑,門上掛塊匾,寫個什么西禪寺,真是讓人不舒服了。你要信仰可以,但這樣一個破建筑還敢取名叫西禪寺,是不是有點太過了。我說這話我就不怕傷福州人民的感情,我感覺在閩南一代,寺廟是只要有錢,隨便挑個地方,隨便找批人就可以建的。在去瑯歧的路上,短短的10多公里路,可我看到的各種寺廟卻不少于10個,基本上是1公里就會有1個,這是多么高的比例啊!我這里所說的還只是佛教的寺廟,而至于摩尼教,媽祖,保生大帝,陳靖姑,祖師公,廣澤尊王等主要民間信仰和各種宗祠(如我在福清看到的邱氏宗祠,林氏宗祠)則達到了不可計數的地步。這些都體現出閩南地區歷史文化、人文情懷的深厚,但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封建思想對當地人產生的深刻影響,這不是我今天才感覺到的,從我到福州以來我就有這種感覺,只是在我走了閩東后發現閩南的封建思想的嚴重性,看來對這個問題我們真應該從兩方面去考慮,不能只看到歷史深厚的一面,還要看到封建思想對人們的束縛的方面。
關鍵字: 南普陀寺 歷史 國務院 泉州 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