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市旅游概況
長樂概況
長樂是一個準半島,江海岸線長130公里,大小島嶼35個,海域面積3227.7平方公里。秀峰、奇石、湖泊、海灘、島礁和閩江岸線等景觀要素共同構成以海景為主,山景為輔,江景為補,別具一格的旅游風景線。海岸線絕大部分是可供開發的沙質、石質海岸。大致中北部為丘陵--濱海沙灘,林帶園圃縈繞其西,礁石盤巖星臥其東,不僅適宜開發海濱浴場,而且是修建休閑娛樂度假設施的理想區域。這一帶沙丘南北連綿37公里,東西橫亙2至4公里,隨山巒起伏,高達百余米,雄偉壯觀,堪稱“閩海沙漠風光”,是沙浴、滑沙和野營活動的理想場所。南部為山地--沙灘海域,奇巖秀峰逼近海濱,海中又有小島列矗。在此登山,近可欣賞蒼松黛石,遠可眺望帆影島礁。山中平地、濱海叢林淺丘都可構筑度假別墅和高級娛樂設施。
長樂不僅江海山野自然風光多姿多彩,而且人文景觀古今兼備。作為鄭和下西洋龐大舟師的駐泊基地和開洋起點,長樂有國內最多的鄭和下西洋史跡。最珍貴的有鄭和刊立,署名詳載其歷次下西洋經過與成果的“天妃靈應之記”碑。最新發現的有從地下挖掘出土,被老百姓尊為“巡海大臣”,與天妃媽祖并祀,出自明代的彩繪泥塑鄭和像;這是目前國內外發現的年代最早、形象最逼真的鄭和雕塑。新建的閩江口鄭和廣場有鄭和航海館、鄭和寶船、太平港帥營、鄭和舟師祭海壇、啟錨處等紀念性景觀建筑,臨江矗立的鄭和石雕像高度14.05米,為目前海內外鄭和雕塑之最。長樂董奉山原名福山,據載,福州就是因福山而名。一千八百年來膾炙人口的杏林佳話,源于此處,后人為紀念董奉因而易名。山上至今留有 “漢董奉煉丹處”古跡,山下董奉家鄉建有紀念董奉高尚醫德的“杏林始祖董奉草堂”。始建于南北朝梁承圣三年(554)的龍泉禪寺是唐懿宗皇帝賜名的閩中名剎,孕育出被譽為禪宗三大祖師之一的懷海禪師。寺中有梁朝龍井、唐代流米佛等珍貴古跡,懷海紀念堂有全文八萬多字的《敕修百丈清規》碑廊。長樂現存眾多明清建筑,如九頭馬、洋當厝等古民居,其精雕細琢的建筑藝術為全省罕見。長樂歷史上出過12名狀元、800余名進士;還是鄭振鐸、謝冰心、高魯等眾多現代名人的故鄉。全省首批5個歷史文化名村長樂占了兩個。其中三溪村的夜渡龍舟是全省獨有的鄉土風情;福建唯一的滿族村琴江,前身為清雍正年間全國沿海所建四個八旗水師之一的“福州三江口水師旗營”。作為與臺灣隔海相望的“福建前線”,長樂沿海突出部有不少軍事防御工事,現因駐軍撤出不再神秘,對廣大青少年學生尤有吸引力。
豐富多彩的旅游資源,加上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日臻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良好的發展環境,使長樂完全有條件建設成為海峽西岸一流水平,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濱海旅游城市。近幾年來,長樂市委市政府加大旅游開發建設力度,相繼興建了閩江口景觀公園走廊,濱海觀光大道等旅游景區景點,極大改善了旅游環境,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參觀游覽。近兩年來航游客均達到80萬人次以上。
長樂市位于閩江口南岸,是福建省會福州的門戶,國內屈指可數的空海“兩港”城市。市區距福州市中心29公里,長樂國際機場距福州49公里。世界上最大的迭合梁雙塔雙面斜拉橋青洲大橋和烏龍江特大橋把閩江南北兩岸緊密連在一起。全市土地面積658平方公里,總人口68萬人。
關鍵字: 國內外 基礎設施 得天獨厚 旅游資源 日臻完善 長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