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之行
去了威海,參加那個瑞典皇家工學院的工業生態博士課程。 8.13早晨六點,就在校門口等著宋老師,不過倒是很好,我們六點準時從門口出發的。說實話,早晨出發從西往東走真的不是什么好事情,太陽就在眼前呢,晃得眼睛疼,我也就罷了,還有個駕駛員來著。兩個小時后,也就是八點左右,我們行駛了195公里,到了濰坊服務區,休息下,吃點早飯。 早飯過后,緊接著再往前趕,濟青,濰萊,再上同三,再是煙臺南繞城高速,到了煙臺機場,去接兩個老外,一個叫做bjorn frostell,另一個叫作getachew assefa,很奇怪的名字,根本不是正常的英語拼寫,這也難怪,bjorn是瑞典人,那肯定是瑞典語的拼寫了,而getachew是埃塞俄比亞人,于是就有著更奇怪的拼寫,口音,相貌和生活習慣了。 bjorn,據說在美國呆了好長時間,他的英語聽起來極為舒服,就和看美國電影似的,同樣,對我來說,最大的困難就是語速太快,他說的話里面詞匯量太大,聽他說話只能聽一些關鍵詞,差不多明白了他想表達的意思,再去回答他,并且這幾天,我發現她特別喜歡用fantastic這個詞。而那個gatechew,是個只有1.60米的小黑,這個名字是我們大家對他共同的稱呼。他的口音帶有嚴重的非洲味兒,比如,喜歡把r念成l,動不動還喜歡使勁咧一下嘴,就是典型的原始部落的那個咧嘴動作,并且,他還有一個很奇特的習慣。 當時是下午1:30到的賓館,沒吃中午飯啊,就問問他們吃不吃飯,bjorn說時差還沒倒過來,先睡個覺;gatechew說今天是周一,要到三點之后才能吃中飯,然后打聽哪里有微波爐。我想,我管你什么時候吃飯,我先和宋老師補個中飯再說吧。我和宋老師吃了中飯,再去問他還有什么事情,他又問微波爐的事情,我說微波爐只有廚房有,而廚房里要到4點之后才有人上班,直接讓服務生做點東西給你吃算了。他說no,他是吃素的,自己帶了些食物,熱一熱吃吧。那沒辦法,只能再囑咐一下服務生了。 囑咐好后,就和宋老師投入到大海的懷抱啦。后來我和宋老師聊起來的時候,打聽到原來那個小黑來自國內很原始的一個部落,他們有一種很有趣的信仰,就是上面說的齋戒和素食了。 第二天沒什么事情,就是等大家的到來。他們早上八點出頭就到了,安排他們吃飯,安排好房間,他們就睡覺去了,畢竟坐了一宿的火車,沒怎么睡好。很快,外校的博士們也來報到了,陸陸續續的到了下午。接著,欒老師和李處長也到了,再把他們安排一下,我和宋老師再一次的下到海里去。 這一次就熱鬧多了,大家都出來玩。沒想到他們幾個女生游泳水平都那么好,尤其是那個威海分校的女生,受過專業訓練,游泳姿勢超級棒,速度也是超快。我一個堂堂七尺男兒,居然還要靠著一對七塊五的泳袖,唉,慚愧哪! 晚上就把老外中的主角——ronald wennerstern教授接到了,他是瑞典皇家工學院能源與環境學院的主任,也是他們唯一的教授。他的名字有點像ronaldo,至少了一個o。國外就醬紫,一個學院制一個教授,同時也是負責人。不過我不太喜歡這個人,他到來,幫他拎個行李什么的,他臉上都不興帶什么表情的,說個“thanks”都是冷冰冰的,好像有點看不起中國學生似的。沒辦法,誰讓他是外方的老大呢,我們老板都要對他禮讓三分。你說一個60的老頭子了,居然帶了一個40多歲的丹麥籍的女朋友,她供職于丹麥dhi水資源與環境研究院,她也要給我們講課的;半年前老ronald來我們實驗室的時候帶的女朋友還不是這個呢,老外們真是比國人想得開啊。 第三天下午開始上課,上課講的什么內容,我是記不得了,本來咱外語就不好,下午又超級犯困,管他講的什么玩意呢。分組做作業,我,本實驗室的趙亮,大連理工的一個學環境與資源管理的博士師姐——張攀,威海分校的鹿曄,中文的朱橙青,我們五個人一組。 說實在話,這瑞典的授課方式實在讓我們接受不了。首先,下午的時間安排就不太好,一點上課,那時剛吃完飯呢,上課后不到一個小時,上下眼皮已經打架打得不分你我了,但是又不敢怕桌子上睡。這是第一。再就是,這個分組討論,在中國學生中真的很難實行的。我們五個人討論的時候,先說好了,每個人先自己想些東西,想法形成的差不多了,就坐在一起,說出來給大家聽,討論。結果,每個人都各持己見,意見要統一起來,簡直比登天還難。畢竟每個人的專業背景不一樣,學歷也不一樣。再有一點我覺得十分不可思議的,就是文理科學生想問題的方式。那個張攀師姐,在做第一個作業——山東省的水資源可持續管理及規劃時,由于她是學管理的嘛,然后用起管理理論來很熟練。到了一個地方,她總結了一句話,類似那種條綱性質的一句話,她自己覺得那句話總結的太好了,然后和我說把那句話寫上,我寫上之后,老感覺不對勁,那句話說得太空洞了,就好比“要把我國建設成為……”似的。畢竟我是學工科的,喜歡寫一些具體的,明晰的方式方法,然后我就一句話把它否定了。結果她長嘆一口氣:我還覺得這句話是我想得最出彩的話,結果在你們工科人眼中不值一提呀。 最后到十一點的時候,終于定稿,然后花半個小時翻譯出來。張攀師姐說,我撐不住了,得先睡了,第二天早起來熟悉ppt文件,讓我熬一會,把ppt做出來,她第二天早晨很早會起來看ppt還會修改一下,如果有必要的話。于是我回自己的房間,加班做ppt,終于在凌晨一點多是做出來了,給她email過去,然后就睡下了。 第二天上課時,我看那ppt果然有好多改動,然后,第一個presentation是師姐做。不聽不知道,師姐的外語真的超級的牛,講的時候十分自然,語言順暢,答辯的時候也是十分流利,不愧是去過加拿大的博士啊。 下了課,繼續留作業,繼續討論,繼續重復昨天下午到晚上的經過,不過這次演講換成我了。比較好的是,這次有了昨天的經驗,定稿的時間快了很多;不好的是,由于我成了陳述者,剩下的ppt制作工作就全部由我來做了,結果,我做好后,再熟悉一下,再仔仔細細的使勁看了好幾遍,務求演講時熟練一點,又搞到了一點多。連續兩天一點多睡覺,六點半起床,真的是要崩潰了。 這樣就到了第三天,我做演講。20分鐘的時間,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么,講完了,再做了一點簡單的答辯,下臺。對于自己的演講如何,只是聽宋老師說,前半部分確實緊張了,說話斷斷續續,不太連貫,按著稿子念,太生硬,沒有自己的想法。到后來碰到圖片時,那就不看稿子了,講出來的都是自己的想法了,那時候就順很多了。不過,嘿嘿,說一件比較猥瑣的事情,我把我做presentation的那小半個小時用實驗室的dv全程記錄了,哈哈,不管怎么說,畢竟是我第一次在老外們面前作正式的presentation哪。 第三天的作業,我參與的就很少了,趙亮做得比較多這次,然后presentation是由鹿曄完成的,他的發音還蠻標準,嘿嘿。這一天和師姐學到了一點東西,就是翻譯句子的時候,一定不要用google的翻譯工具,那對翻譯能力是沒有一點的提高,因為念完高中之后,句式就學的差不多了,然后翻譯最大的困難,就是詞匯了,詞匯最大的困難呢,就是一些專業術語不知道該怎么翻譯,比如“熱功轉換率”“原煤入洗率”,這樣的最好是去查科技詞典,而不是求助于google。 第四天,最后一上午的課,基本上是把時間交給學生來演講,互相提問題。一切的一切都結束后,我們開始表彰在本次課程中表現比較好的小組及個人。可惜啊,我們組在優秀的大師姐領導下,還是沒能拿到優秀。確實,我們組也只有大師姐表現的好,結果最后,那個丹麥的老羅的gf給她頒發了一個most active獎,是專門獎勵給女生的。至此,八月十八號,中午十二點,課程就全部結束。大家呢,就互相找著合影留念,我和小黑還有bjorn分別合了影,把牙膏廣告上那個常用的手勢也用在了bjorn身上,他問這是什么意思,是不是“shoot”?我說不是,這是“beautiful teeth”的意思。結果找小黑合影的時候,他也要我做這個動作,哈哈,老外還真是有趣。 要是給這次上課做一點總結呢,我覺得對我的收獲也并不是特別大,首先,語言不通。他們講的東西,我在上課時仔細聽也只能聽懂六成,然后課后還要自己看課件理解一下他們到底講的是什么東西。第二呢,就是他們所研究的東西過于偏重管理,好像都該屬于文科的內容了,我不太喜歡這樣。不過,感覺自己的外語多多少少有了一點進步。
關鍵字: 博士 工學院 服務區 瑞典 駕駛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