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游之孔府篇
出了孔廟去孔府。孔府位于孔廟的東側,是孔子嫡長子孫的府第,即衍圣公府。明洪武十年(1377年)始建,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重修拓廣,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擴修。光緒十一年(1885年)重建遭火焚的內宅七座樓房。建國后,亦多次重修。孔府占地7.5萬平方米,九進院落,樓房廳堂463間。這是孔府的大門。門前的石獅好威武。二門是“圣人之門”。然后是重光門,感覺是一個有門的屏風。上懸明世宗“恩賜重光”匾而得名。位于重光門兩側的東西廳房是孔府仿照朝庭的六部而設的六廳,即知印廳、典籍廳、管勾廳、掌書廳、司樂廳、百戶廳。重光門后是大堂、二堂、三堂。大堂是衍圣公府迎接圣旨、處理重大公務的地方。二堂也叫后廳,是衍圣公會見四品以上官員、宣示典章禮儀的地方。三堂是衍圣公處理宗族內務的地方。室內上懸“六代含飴”匾。據說當年乾隆下江南,來到曲阜,前去看望衍圣公。當時孔家六代同堂,家庭和睦。乾隆非常高興,欣然命筆“六代含飴”。于是就出了飴糖。據說,吃了六代含飴糖,能保家庭和睦幸福,象飴糖一樣甜蜜可心。這還不趕快買點,可是孔府正宗的“六代含飴糖”哈~~走過窄窄的僅容一人寬的過道,到了內宅門,是前衙與后宅的分界處,任何外人不得擅自入內。據說過道窄有兩大好處,一是“宜守”,頗有“一夫當道,萬夫莫開”之勢;二是“防盜”,萬一有內賊順手牽羊,寬衣大袖的到此處豈不得“環珮響丁當”了。邊上有人在說,再胖點兒可就過不去了。還真有點兒懸。門的西側有一個露出墻外特制的水槽,叫“石流”,挑水夫把水倒入槽內,侍女隔墻接水,也算是最早的“自來水”了。院內地上有四個像石鼓一樣的東西,據說是搭戲臺用的。古人少有娛樂活動,看戲班子表演是最主要的娛樂方式了。想想也蠻可憐的呢。前上房是孔府接待至親和近支族人的地方,也是舉行家宴和婚喪儀式的主要場所。這個“壽”幅,據說是慈禧的親筆。前堂樓是衍圣公住所。后堂樓是內眷住所。這兩個樓長得蠻像的。鐵山園,即孔府的后花園,因清嘉慶年間七十三代衍圣公孔慶镕重建此園時以鐵石裝點園景而得名。園內有花有草有山有水。我喜歡花,還有這幅畫。畫的奇特之處,在180度視角任何處看這條路,都是對著自己的。出了孔府,又見馬車。這三輪車也蠻別致的吧。
關鍵字: 463 嫡長子 孔廟 孔府 衍圣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