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瓏山
玲瓏山,在青州城西南16公里處的群山環抱中,海拔567米,面積2.73平方公里。玲瓏山又名北峰山,早年間還有個名字叫逄山,那是因為殷代的諸侯逄伯陵氏封于此地而得名。峻峰銳起,聳拔突兀,為一方之冠。北魏時期的大書法家鄭道昭留在這里的幾處“魏碑真跡,更使得玲瓏山聞名遐邇。玲瓏山玲瓏剔透的怪石,形態各異的洞穴遍布山體。遠處望去像一塊巨大的盆景石擱置在天地之間。它三面崖壁陡絕,只有一條蜿蜒小徑可以通達山頂。山頂瑤臺王母宮東墻,有清康熙十一年青州府學教授魏世名的“游北峰山記石碑。碑文說,清康熙初年,隱士吳恪三于地震后發現山腰石畔有隙,依稀有光,召子侄發之,愈發愈曲,通體玲瓏矣,這便是玲瓏的由來。山如其名,秀麗婀娜。山體遍布各式各樣的洞穴。這些洞穴有的前后串聯,有的上下相通,有的內外套接,有的獨成廳堂。人游洞中如進迷宮,時而進入寬闊的廳堂,時而鉆進狹窄的小巷,空間越來越小,仿佛已入絕境,但拐過一彎之后眼前豁然開朗。石洞曲折勾連,變幻莫測,可居、可行、可玩、可守。洞內的石頭千姿百態,常常使人產生一些奇怪的聯想。這里早在2000年前已有人居住。漢代香火頗盛,祭祀不絕。人們根據各個洞穴的造型特點、神話傳說,再加上自己豐富的想象,分別給這些洞穴命名為“串心洞、“通天洞、“仙寶洞、“觀音洞等等。那高不可攀的“峰頂洞便是飛鳥理想的安樂窩了,它們成群結隊,朝出暮歸,時而翱翔谷口,時而呱噪峰尖,喧喧鬧鬧地攪擾著云崖間的靜謐。至于那兀立云端的奇峰危石,更不乏誘人的魅力。玉皇頂、凌霞關、卡天門等,都別開生面,獨有妙處。“天降石、“飛來石等,雖屬附會,卻也維妙維肖。偌大的一塊“天降石擱置在一根孤聳云端的石柱子頂上,背襯著緩緩移動的白云,似乎柱在搖、石在動,有眼看要滾下來的危險。“飛來石從天外飛來,濺落“瑤池的姿態更是逼真。玲瓏山還有北魏鄭道昭的手筆刻石。鄭道昭(公元?-516年),字僖伯,自稱中岳先生,北魏開封(今屬河南)人。累官至秘書監、熒陽邑中正,先后出任光州和青州刺史。他“少而好學,綜覽群書,好為詩賦。對書法頗有研究。鄭道昭所處的南北朝時期,正是中國歷史上大動蕩、大變化的年代,文字和書法也在這個時期逐漸地由漢隸向楷書演變,并且在演變過程中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魏碑體。鄭道昭留在世上的40多處碑銘,玲瓏山上就有3處,山頂2處,山下1處。山頂的兩處,一曰《白云堂題名》,一曰《北峰山題名》。《白云堂題名》全文是“熒陽鄭道昭白云堂中解易老也13字,刻在山前通天洞內的西壁,蒼勁樸茂。《北峰山題名》全文9字:“熒陽鄭道昭解衣冠處。據志書載,它在“山巔祠宇東北門側。山下的一處最為著名,那就是鐫刻在北峰溜內一塊巨大石壁上的《白駒谷題名》。
關鍵字: 別開生面 安樂窩 成群結隊 玉皇頂 維妙維肖 飛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