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頭磯
鰲頭磯位于市中心會通河分叉處.明永樂十五年(1417 年),開鑿運河南支,北支遂道廢.為防水流沖刷,在河叉處壘砌 石壩.壩形如翹首鰲頭,會通、新開2閘列其左右,宛如鰲足, 廣積橋在后,猶如鰲尾。明正德年間知州馬綸因其形題名 “鰲頭磯。鰲頭磯古建筑群,原為“弘蕓庵。布局呈四向制,平面近方形,占地1200平方米。北殿李公祠3間,西殿呂祖堂3間,南樓望河樓3間,東樓的觀音閣,磚砌基座高5米, 9米見方,下部辟有門洞貫通,證券楣石刻“獨占2字。觀音 閣面闊3間,進深2間,歇山卷棚頂,3、5、7架梁和抹角梁木 構架,上覆筒瓦,陶質背獸裝飾,4角飛挑,木 落地,與望河 樓相映成趣,渾然一體,為臨清景觀“鰲磯凝秀之所在。明清兩代,運河漕運鼎盛之時,文人騷客常登臨樓閣眺望運 河,見船來舟往、帆檣如林,即寄情抒懷、賦詩唱和。明代大 學士李東陽曾賦七絕:“折岸驚流此地回,濤聲日夜響春雷。 城中煙火千家集,江上帆檣萬斛來。“十里人家兩岸分,層 樓高棟入青云。官船賈舶紛紛過,擊鼓鳴鑼處處聞。繪聲繪 色地勾勒出當年繁盛的運河風光。
關鍵字: 古建筑 市中心 渾然一體 相映成趣 觀音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