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寺塔
位于鄆城縣文物管理處大門內水塘中。該塔因建于觀音寺(已毀)內,故名。塔原有7層,建于五代middot;唐長興二年(公元923-936年),故又稱唐塔。塔為八棱四門樓閣式結構,因黃河數度決口而淤積,現地面上僅存四級,高約32米,底周長44米。塔因年久失修及地震損害,至清末時,頂部倒塌,呈官帽狀,人稱之荒塔或幞頭塔。1993年,塔經重新整修復原,并辟為公園。觀音寺塔有許多美麗傳說和奇怪的現象。傳說此塔乃玉帝賜于李靖用以降其子哪吒的寶塔,后父子和好,托塔天王李靖揮劍將寶塔斷為三截,塔基落入鄆城,塔身降至巨野(永豐塔),塔頂飄至汶上(太子靈蹤塔),故三縣之塔如出一轍卻只有汶上塔細而有剎,另二塔則無。
關鍵字: 如出一轍 年久失修 故三縣 管理處 觀音寺 鄆城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