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婺源黃山新安江出游
9/30 下午在上海站上火車,得水魚兒、湖湖和新朋友小朱到火車開車前一分鐘還沒有到。經手機聯系,她們已經到了火車車廂邊上。虛驚一場。10/1 一行十四人早晨抵達景德鎮。早餐后乘小巴赴瑤里。這里曾經是陳毅率紅軍打游擊的地方。 看古道——實際上是從村莊中間蜿蜒穿過的狹窄石板路——在古代也許相當于現在的國道。 上山看瀑布。因為天旱,水很少,河床的石頭完全暴露在外面。 隨后進一小片保護得很好的原始森林。山澗中有很多被水長期沖刷出來的圓形大洞,有一處被稱為“日月潭”。 參觀一古水碓。改造河床,利用水力,推動一機械自動運作,典型的“用機器代替人類進行勞動、創造價值”。 乘車回到山下。這里的河水很淺很清,紅色和青色的游魚清晰可見。在河邊飯店就餐。 下午參觀古鎮,有民居、祠堂和傳統器物展覽。坐船下河。乘坐一輛農用小貨車離開瑤里,經過劇烈的長途顛簸,灰頭土臉地抵達鄭家山村。公路到此結束。找了兩個農民作向導,我們背著自己的包開始了徒步登山。整個過程比想象中的艱苦得多,大家不斷地詢問走了幾分之幾的路程,休息的間隔也越來越短。正在我們幾乎懷疑無法走完這段路時,向導告訴我們:我們現在休息的地方是一個山口,以后的路全部是下山。 此時天色已暗,明月當空(這天正是中秋節),道路被照得非常清楚。臨近山腳的村莊時,傳來陣陣鑼鼓聲。 進入村莊(江西省婺源縣古坦鄉通源村)后,看見大人和孩子們正在往一根粗草繩上插已經點燃的香。經詢問知道是在制作一條“龍”。在村中的飯莊放下行李后,立即來看“龍”。只見人們排成一長列,舉起草繩和草繩前面用毛竹作成的龍頭(上面纏繞的草繩上也插了很多點燃的香),然后開始沿著橫穿村莊的小路奔跑起來。兩側的農家紛紛燃放起鞭炮。 我和兩個旅友也加入舞龍的行列,非常瘋狂,和其他人一起亂喊亂叫。隊伍來到祠堂前面的小塊空地上,原地轉起了圈子。飛舞的鞭炮打在我臉上非常疼,也非常恐怖。轉了幾圈后,隊伍沿原路向村莊另一頭跑去。在一個廣場上,隊伍再次原地轉圈。我跑到舉龍頭的農民面前,要求舉龍頭。龍頭出乎預料之外的沉重,我奮力舉著轉了兩圈,又交還給農民。退出隊伍后,又毛遂自薦地去敲鑼打鼓,農民笑著隨便我們亂敲亂打。等我回到飯莊拿來照相機,活動已經基本結束。我打開 b 門,對準龍和月亮曝光了很長時間,結果如何,只有等照片出來了。和農民交談,知道這是他們中秋節的風俗。他們對我們喜歡并參加他們的活動很高興。 在飯莊吃晚飯和住宿。雖然不能洗澡,但是有一個相當現代化的小廁所兼盥洗室,感覺不錯。 這里手機沒有信號,長途電話撥上海始終是忙音。10/2 早晨四、五點鐘,被一陣莫名的汽車喇叭聲吵醒。干脆起來梳洗。五點半天已亮。去村中閑逛,看清了昨晚籠罩在黑暗中的村莊。典型的徽派老式建筑——粉墻黛瓦。此處“粉”意為白色,“黛”意為黑色。小街上到處是昨晚留下的香和鞭炮。缺點是太臟。看來農民們把垃圾直接拋在穿村而過的河溝里。因為干旱,溝中無水,更不可能把垃圾沖走。 發現整個村莊生活用水的源頭:從山體中直接引出的地下水,非常清澈。和一十九歲高中生閑聊,小伙子很有文化修養,心志很高,立志考上北京或上海的大學,“你們到我們這里來看看,我們也應該去看看你們的地方”。 衛生所醫生在干木匠活。原來村中生病的人太少,行醫不足以糊口,所以搞點業余活動。 在一農民引導下,去看了一條蜿蜒于稻田之間的古道和兩個大山洞。其中一個有水流出,農婦村姑們絡繹不絕地去洗衣物。 早飯后跟導游進入兩個山洞。其中一洞某處含有大量石英沙,閃閃發光。“金山銀山”也令人稱奇——近在咫尺的兩個石坡,一個呈現金色,一個呈現銀色。上車直奔清華(不是大學),中午抵達。去看彩虹橋(一座廊橋)的路上,經過一民居,出售家制酒釀,一元一碗。和聯華超市賣的不同,微甜不膩。 問古屋中的木雕何在?答在文革時用石灰糊上保護至今。問為何不清除石灰,再現其風采?答曰現在還不夠穩定。令在座各位大驚后大嘩。在彩虹橋頭的小店里,發現了此行遇到的唯一真正意義上的“旅游紀念品”——木制徽式建筑模型(實為一小儲蓄罐),報價六元,成交五元。店主說此處可以下水游泳。踩著河中石頭,發現河中間水比較干凈,于是下水游泳,順便洗了一澡,十分舒暢。 飯后直奔嶺腳,途徑詹天佑故居。 嶺腳人很熱情,僅僅憑著一個電話,就為我們這些素不相識的遠客準備好了飯菜。鄉長和書記同桌飲酒暢談,猜拳行令。 只是廁所極臟,我不得不在月色下直奔收割后的稻田為江西省明年農業大豐收作貢獻。同樣無法洗澡,但有主人燒了大量熱水可供洗漱和燙腳。第二天早起。村莊很大,但是問題同前:臟。 據說現在干部們已經有了現代意識,但是農民們還跟不上。希望某日能夠看見中國農村真正成為既古樸醇厚又清潔秀麗的世外桃源。 今天要翻越一座大山,從江西省進入安徽省。從實際出發,領隊吳國富老師(先行者俱樂部)提議雇傭農民挑旅行包,每只五元。全隊一致同意。 再次踏上吳楚古道,俯瞰群山,心曠神怡。一農婦挑著我們的行李走在前面,她家的小花狗秀秀一路跟隨,棍子打也不回去。看著這一情形,萬分感嘆狗的忠誠。盤山公路的修建,攔腰切斷了古道。遠望群山上道道土黃色的傷痕,希望人類能夠在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之間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平衡點。 路邊一農民指點附近有一古碑,上去后卻發現這里有一個清代建造的石屋。墻體由石塊壘成。奇妙的是,石塊都經過加工,呈現為規則的立方體。但是這些石塊的大小不一。在不能吻合的地方,石塊被精確地切去一部分,以保證石塊之間嚴絲合縫。這使我想起了遠在南美洲的瑪雅文化古建筑。兩者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呢?是不謀而合還是存在某種師生關系?10/3 下山路上,古道成 s 形蜿蜒下行,旅友們忽左忽右,紅男綠女,別有情趣,居高臨下拍了一些照片,不知效果如何。到達安徽漳前村,因車輛沒有聯系好,耐心等待,在村中轉悠。 一伙小男孩簇擁著一個更小的小男孩奔回家。因為他抓住了兩條紅鯉魚。渾身臟透。我說“媽媽要打屁股了。”他捧著洗魚的媽媽的臉學著大概平時媽媽的或者影視明星的口吻說:“我的小寶貝!” 在村頭,一女隊員和女孩子們說著悄悄話。我偷拍了一些照片。其中一個小女孩,表情豐富夸張,活脫一個小明星坯子。 我拿出糖果分發,有的孩子拒絕,但阿姨發,都接收了。熟了,帶我們去她們家玩,又介紹后山還有景色。隊員想吃紅薯,主動幫助挖,并飛奔到山下小溪洗凈。不要錢,因為“是我家種的”。 我啃著紅薯下山,村民玩笑:“一個十元”。白吃終不好意思,于是在小店買了兩板娃哈哈酸奶,叫小男孩張學峰分發。十分公平,一人一瓶,沒有腐敗,小學峰自己也只拿一瓶。 更熟。亂摸照相機。男孩主動要求我替他們拍照,于是擠成一團,咔嚓。又提出要求:“每人印一張,寄給我們。”女孩子也要和阿姨拍照,還要求阿姨獨自一人的照片,都要求給每人印一張。留地址留電話,亂作一團。一男孩悄聲問我“要不要錢?”孩子們越發“人來瘋”,局面幾乎失控。幸好車來,直奔齊云山。 夜宿山腳賓館,恰逢隊員小朱生日,沒有蛋糕,以兩只江西酥油月餅代替。四瓶清華婺(46%)下去,美男子黃政趴在桌上大睡。我開始頭重腳輕、無拘無束,胡言亂語,反復建議女孩子們應該“在安全的環境”中體驗一個這個飄飄欲仙的臨界狀態。 姑娘們反問為什么要反復強調“安全的環境”?語塞。時代真的不同了。10/4 清晨,睡夢中被黃政叫起看風景。他已經完全恢復,我仍然頭昏腦漲。出賓館,大河寬闊清澈,道路兩旁餐飲店已經開張。登封橋規模宏大,不象古橋。 全隊集合吃早餐。黃政發現真正的野豬肉——皮薄無肥肉。我們才知道昨天賓館用皮厚膘肥的家豬肉冒充了野豬肉。買十余斤交給店家,中午作菜吃。 登齊云山,山路遙遙好象沒有終點,真佩服四個坐纜車上山者有先見之明。路遇一中年健康男子,長發披肩,伸手乞討,自豪地宣稱祖上就是討飯的——除了“毛主席號召‘農業學大寨’”的時候;宣稱討飯也是一種勞動,“買米是要錢的,不討錢我怎么買米?”宣稱這山和地都是他家的,“我就是皇帝!”并且在關公象前敬禮鞠躬揮拳高呼反動口號“打倒×××!”終于到達山頂,遠望山谷中白云滿滿,只有對面的山尖露出云端。好一座“齊云”山! 山上有一處恐龍腳印遺跡。找了很久沒有發現。再去看說明銘牌。注意到“負型”二字。原來腳印遺跡在頭頂如天花板一樣水平的巖石上。看來覆蓋在新鮮腳印上的泥沙最終變成了這塊化石,而腳印所在的泥土被沖走或者以其它方式消失了,形成現在我站立的空間。 由于是負型,所以摸著腳印化石,就好象摸著恐龍們的的大腳掌。這些腳印位于海拔數百米的山巖上,可見滄海桑田,世間已經發生了無法想象的巨大變化。 和大部隊走散了,手機信號很不穩定。好不容易打通,問“你在哪里?”回答“我在多倫路。”聞言大惑,百思不得其解,后來才明白是手機把信號轉移到
關鍵字: 出游 國慶節 手機聯系 新安江 景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