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溪的妖媚里追尋
十七年前,一干搜尋“狐仙”的現代人扛著拍攝設備走進婺源那個叫思溪的南宋村落時,村子還沉睡在縹緲的霧靄里。彼時陽光同霧氣纏繞著,從飛檐翹壁的古民居里裊裊升騰,凝結成青紗薄綃似的幕帳。這場景一下子把走遍婺源古村落的攝影組吸引了,腳步就此停歇。多少年后,這個叫思溪的村落,已經隨著電視劇的熱播,成為著名的“聊齋影視村”。那些通過攝像鏡頭固定的場景,卻在一日一日的削弱著。以致象我這樣后來路過那里的人,再也不能輕易感受到那種如夢如幻的仙境。剛剛到達思溪的時候,我的確有些失望。那里呈現著明顯的破落和蕭條,甚至村里人的精神氣都受了影響,流露出淡淡的慵懶和木然。但是走著走著就釋然了。在行走的過程中,無論是人或物,總是會經歷或得或失的狀況,體驗和心境卻會屢屢的不同。何況,現在能夠在曾經遺留愛夢情仇的地方,充滿遺憾的追尋一份遠逝的激情,本身就是一種更容易銘刻心間的體驗吧。拍攝《聊齋志異》的福建電視臺,放棄了距思溪一箭之遙的延村,而毫不猶豫的進駐普通的徽商民居村落,自然從一開始就顯現了他們對一個“狐仙”故事的精確把握。思溪有著極大的張力,可以吟詩作畫,可以品茗對弈,可以隔著百年的窗格脈脈含情的對望。而這些,其實就是蕓蕓眾生最想往的戲劇情懷。走在思溪那一派古色古香的民居和巷弄里,一時舊夢依稀。思溪在徽州的懷抱里,安靜的躺了很多年,一定集聚了濃郁的人文情結。直到它被發現,從此走入大眾的視野,它滿身的靈氣和雋永逐漸開始透支。今天的思溪倒是背山面水的,遠看好像鑲嵌在錦峰秀嶺,村前清溪碧河繚繞。山,村,水互為點綴,組合成優美的意境。單是這些,仍然會超過北方一些寧靜但缺少靈氣的村落。要是同它周圍的古村落相比,卻有少了一絲光澤。東西兩條流水相對匯入村中,然后流向星江,明代景泰年間修建思溪橋通濟橋和如來佛柱,是古時村落水口組合建筑的孑遺,把南北兩岸連在一起。思溪古建,大部分是當時的徽商遺留的,他們大多經營茶莊,木材,建造了大批民居。宗祠、樓閣。跟生意的起落一樣,遭遇了波波折折,單是歷史上就幾度遭劫。太平天國時期,左宗棠和石達開在這一帶鏖戰,燒毀了不少房屋,抗戰期間,受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排斥的副司令長官唐式遵,即重威將軍,總部盤踞在思溪村。能夠在戰火洗禮之后,仍舊保持目前這樣的神態,已經是思溪之幸。建于乾隆中葉的承佑堂,已經破落,天井也已經改造過了,蓋著透明的玻璃瓦。圍了一圈導管,雨水直接排放。珍貴的是俞氏客館刻在門上的百壽,顧名思義,一百個不同模樣的“壽”字,木質鏤空雕和凸雕的結合。奇妙的是,這幢房子加上一個花園組合成的,也是一個壽的形狀。建設設計之精妙,超出想象。由于受古徽州文化的熏陶,視水為財的當地人,在建村時總愛選在有水環繞之處,并在水口前面載植大片的水口林。他們的本意是想擋住外人窺視的眼睛,沒想到無意之中卻給后人留下讓人驚艷的古樹和生態。以至最后,樹木掩映村落,水系環繞綠樹,整個婺源竟包圍在無垠的綠色之中。
關鍵字: 古村落 拍攝 現代人 電視劇 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