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美麗的鄉村-----婺源小游記
婺源,有著一個美麗的名字,有著屬于大自然與人和諧的財富……今年夏天,我們走進了它(我,雪,之三個家伙),盡管只有兩天半,但是足夠我們消化。先簡單介紹一下這座鄉村的背景: 婺源縣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故里,歷史上屬徽州府管轄,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我國主席江的祖籍就在婺源縣的江灣,他也曾去婺源視察過哦。) 婺源空氣清新,環境幽雅,民風純樸,黑瓦白墻的老房子掩映在綠野的叢林之中,點綴于古木幽篁之間。 早在中專時就聽專業老師說去婺源寫生十分不錯,好友雪(風箏故鄉里長大的女孩)對婺源也是略知一二,于是今年夏天我們決定前往,前往中國最美的鄉村。到達我的家上饒后,表妹之也加入了我們。 我們三人經7月25日晚短時間商量敲定了次日去婺源,于是7月26日早晨我們三人在老媽的見證下,在上饒汽車站坐上了去婺源的班車。就這樣傻呼呼的出發了。 這一行我們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記憶,是那個幽靜而又有生氣地村落。第一站-- 理坑------- 那天天氣晴朗,我們走近了它在這里,我們住農家,吃農家菜,喝山泉,看古村落,在小河里嬉戲。感受到的是一份純凈。村子印象我們選擇了北線游玩,選擇了最北的村落住下,經過顛簸的路途,下午我們帶著疲憊走進了這樣一個村落——理坑。當我們慢慢接近她的時候,已經被它的氣息感染住了,忘記了勞累。幾百年來這偏僻山村,秉承勤學苦讀之風,人才輩出,有過尚書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啟元,司馬余維樞,知府余自怡等等,(我們在第2天早上逛了他們曾經的住宅。)一眼望去,涓涓的小溪上有兩座橋,一座叫天(添)心橋,一座叫百子橋。前面的這座就是百子橋,村里人成親男方要把女方從橋的那頭背過來的呢,過了橋也諧了橋名的吉利吧 ;天(添)心橋傍晚很熱鬧,村人聚集在橋上納涼休息,閑聊說笑,也有談情說愛的哦。我們三個在晚上的時候還特意過了這兩座橋,也圖個吉利:)第2天清晨,太陽很早就升起來了,農家主人給我們打理好早餐后,說帶我們先看看全景。我們興奮得跟了上去,沿著古驛道爬了一小會山,在一塊較平坦的地方我們看到了村里的全景,陽光照射到村落的一半,很是幽靜,然而又有朝氣,有了世外桃源的那份感覺,無法形容。我們在這狂拍了一陣子后,又沿著古驛道去小觀音廟下喝了山泉,洗了手。回來的路上我們看到了村人在河邊洗菜洗衣,于是計劃著我們傍晚的活動。傍晚我們站在這河水中洗衣,打水漂,玩得忘了相機也忘了時間。小孩在我們洗衣的地方游泳,跟我們嬉戲,他們打水漂的技術堪稱一絕。我弄濕了一只鞋,赤腳回去,雪幫我清掃青石板路上的大沙粒,可我還是覺得腳扎,嬌氣的腳哦。吃在農家 地道的農家飯菜,至今讓我們想念。婺源特色菜肴:清燉土雞,荷包紅鯉魚,筍,青菜等各種糊覺得有必要先說說我們吃的農家飯菜,那兩天我們的伙食全都是由農家主人全權負責的。而在婺源游玩的那幾天我們的飯量自己覺得是驚人的大,每餐都是要撐得不行了才收口,每頓飯菜都是掃個光,現在想想都不禁要汗啊。我們在農家的第一頓是晚餐,不知道是因為我們是在太餓了,還是農家主人的手藝太好,每人都吃了2碗多。吃第一碗時我還嫌雪給我盛的少,說老裝很麻煩,現在想想真的很好笑。那個黑不溜秋的是燒茄子,還有煎辣椒,紅燒豆腐,每一樣都很好吃,尤其是茄子,我們直想為什么不多一點。還有三雙不一樣的筷子,這一頓我們當然是掃蕩的一干二凈。說起來還和這家主人挺有緣份,在長得像集裝箱的車里認識,還聽別人說這家主人燒菜很棒,于是到達理坑后我們跟著他住進了小河邊的農家,開心這是第2天看完全景歸來吃的早餐,那叫一個豐盛啊,就這陣勢每人要吃一碗粥,一個饅頭,一個雞蛋,一根油條,還別說我們還真吃完了,某些人還多吃了半碗粥,這叫一個強。接下來是中飯了,農家主人頭天說好給我們抓一只土雞燒著吃,中餐就很有口福,我們三個人一餐吃了一大半,剩下的晚上再吃,晚餐又添了幾個菜,由于我們在小河里玩忘了時間和種種原因晚餐漏拍。最后一天早晨要5點起床趕車,我們吃了一大碗面就上路了,告別了農家。ps:婺源特色菜肴:清燉土雞,荷包紅鯉魚,筍,青菜等各種糊(遺憾的是荷包紅鯉魚我們沒有嘗到)
關鍵字: 中國 歷史 大自然 婺源縣 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