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一日游
2001年7月1日,天剛剛亮,我們公司一行十多人,分乘三輛小汽車,從吉安市下榻的賓館往西南方向行使一百多公里,來到革命搖籃井岡山旅游,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我們首先來到井岡山市市區所在地茨坪,游覽毛澤東、彭德懷同志舊居,參觀井岡山革命博物館。 龍潭離開茨坪,我們驅車來到風景秀麗的龍潭景區。龍潭最好看的是順小井峽谷而下,一路上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神態各異的碧玉、鎖龍、珍珠、擊鼓、玉女等瀑布。這里奇峰怪石,懸崖峭壁,綠樹參天,水霧繚繞。這簡直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是一幅幅有聲有色的美妙山水畫。你看,那五神河的滔滔溪水,從小井峽谷的斷巖處呼嘯著、吶喊著,以銳不可擋的磅礴氣勢,閃電般向崖底的碧玉潭猛沖。強大的水柱撞擊在稍稍突出的巖石上,激起層層白浪,匯成一股扁扁的洪流,帶著無數的水珍珠和濃濃水霧奔瀉而下!樹木,顫栗了;山岳,抖動了;濃濃的水霧彌漫整個峽谷。泱泱碧玉潭敞開胸懷,接納從天而降的滾滾溪水,然后又匯成清澈的溪流,嘩啦啦地奔向下面不遠處的鎖龍潭瀑布……摩肩接踵、川流不息的游客興致勃勃。他們有的端起相機,忙不迭拍下一個又一個鏡頭;有的佇立溪邊或山間小路上,從不同的角度靜靜觀賞,享受著瀑布濺起的稠密水霧對肌膚的滋潤;有的興高采烈地戲水玩耍,稍不留神,便有人一腳踩入清瑩瑩的潭水中。瀑布的轟鳴聲,游客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好不熱鬧。我曾游覽過"飛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銀河落九天"的廬山瀑布,眼前這氣勢不凡的碧玉潭瀑布的迷人景色,不在廬山瀑布之下。我雖是第三次下龍潭觀瀑布,可興致依然很高,在瀑布旁如癡如醉,久久不愿離去。黃洋界前往黃洋界,盡管我不是第一次乘車行使在這條螺旋式上行的井岡山九曲盤山公路上(319國道),可還是很興奮,很激動。"高路入云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心里浮現1965年毛澤東《重上井岡山》里的詩句。行使至盤山公路的最高處,就到了海拔1343米的黃洋界。這里陽光明媚,空氣清新,視野開闊。初夏的習習涼風陪伴我們在當年紅軍戰壕里徜徉,在紅軍挑糧的小路上漫步,在黃洋界保衛戰中立下汗馬功勞的迫擊炮旁佇足,在黃洋界保衛戰紀念碑前留影……佇立哨口或公路邊的空曠處朝下看,一個豁朗的峽谷張開巨口,吞納了座座山峰,條條溪澗,蓬蓬綠樹,遠處山凹里坐落著一些蒙蒙朧朧、若隱若現的村莊……黃洋界地勢十分險峻,是當年井岡山根據地的一大屏障。1928年8月30日,紅軍勇士曾于此森嚴壁壘,眾志成城,英勇頑強,以不足一營的兵力,憑天險抵抗,用唯一的一門殺傷力不大的迫擊炮和一發炮彈(另兩發沒爆炸),擊中敵軍沖鋒密集區,將敵軍擊潰。敵軍指揮官以為紅四軍主力已回井岡山,帶著兵馬連夜逃跑。毛澤東同志在湘南回師途中聽到這個喜訊十分高興,揮筆寫下了《西江月o井岡山》,留下了"黃洋界上炮聲隆,報到敵軍宵遁"的詩句。中午時分,忽然刮起呼呼大風,濃濃烏云從山頭浮出來,從天上飄下來;緊接著雷電轟鳴,瓢潑大雨下個不停。我們利用下大雨的時間,在黃洋界的路邊餐館吃中飯。我們總經理曾當過兵,他有意前往我軍歷史上著名的三灣改編所在地永新縣三灣村參觀,但又擔心路途遙遠,路況不佳,能否當天返回吉安……井岡山我是故地重游,永新縣是我的家鄉,我對這一路上的地理情況十分熟悉。我很想回久別的家鄉看看,于是積極建議領導走經寧岡至三灣,經永新到吉安的參觀路線,并自告奮勇當向導。雨過天晴,已是下午兩點鐘。沿著319國道這條掛在山腰間的柏油公路,我們從黃洋界驅車往寧岡方向盤旋而下。峰巒疊嶂從車窗邊一晃而過,濃濃的雨霧在山間蒸騰,乳白的云海在天空飄流,青翠的毛竹在風中搖曳,深綠的松樹、杉林傲然屹立,潺潺的溪水在山澗流淌,歡快的鶯雀在林間飛翔,清新的山風沁人心脾……慢慢地云淡了,霧薄了,艷陽高照,心曠神怡。"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我的腦海里涌現出毛澤東同志《重上井岡山》里的詩句。峰回路轉十多公里,我們來到寧岡縣的茅坪。茅坪茅坪擁有紅軍醫院、八角樓等一批景點,有毛澤東、朱德舊居,是寧岡地方武裝首領袁文才(1926年袁入黨前為綠林武裝)的大本營,俗有紅軍村之稱。八角樓里,當年毛澤東在用一根燈芯油燈的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寫出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等重要著作。茅坪村 前有一棵古老高大的楓樹,生長在一塊巨大的磐石上。生存條件十分艱苦,卻生長得非常茂盛,被人們喻為當年工農紅軍不屈不撓的頑強生命力,體現了堅定信念,艱苦奮斗的井岡山革命精神。礱市離開茅坪,沿著319國道往西北方向行駛十多公里,我們來到井岡山勝利會師地--寧岡縣城礱市。我們在會師紀念碑前留影,在會師橋上佇立,在會師廣場漫步……一九二八年四月底,朱德、陳毅率領所部八千余人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在這里勝利會師!兩支鐵流會合到了一起,壯大了紅軍的有生力量。五月四日,在礱市召開會師慶祝大會,正式宣布成立工農革命軍第4軍(六月改稱紅軍第4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王爾琢任參謀長(井岡山'八月失敗'時王爾琢不幸犧牲,由袁文才接任參謀長,林彪接任28團團長),陳毅任政治部主任。從此朱毛開始了密切合作的漫長革命生涯。三灣離開礱市,沿著七十年代電影《閃閃的紅星》撐小小竹排的外景拍攝地龍江,向北行駛二十多公里就到了永新縣三灣鄉的汗江村。離開319國道向左拐,沿著上好的柏油路前行7.5公里就到了三灣改編所在地的三灣村。一路上,山川秀麗,風景宜人。車子停放在三灣村前三灣改編簡介碑文墻邊的樟樹下。這是一棵非常茂盛的巨大樟樹,它幾乎平伸出的一根根長長的粗壯枝條,就像一把碩大的綠傘把很大一塊平坦的空地籠罩住。相傳當年毛澤東就在這棵樟樹下整編部隊,看書學習,謀求下一步的發展(現在樟樹用欄杠圍著,有人施肥護理)。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后的余部到達永新縣境的三灣村時,部隊減員厲害,當時又得不到補員,于是將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三灣改編第一次把黨支部建立在連上,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部隊向寧岡進發時,相傳是三灣村的小青年李立和他叔叔帶的路。后來李立跟著紅軍鬧革命,過長征,解放后一直做到一名省級干部。離休后,他在家鄉村子前的這棵樟樹下塑起了一尊毛澤東的半身銅像,供人們瞻仰。樟樹下,有兩個10來歲的小孩賣李子。在黃洋界2-3元一斤的李子,在這里只要4-5腳錢一斤,甚至比黃洋界賣的李子還更好吃些。我們將兩只竹籃里的李子全部買下。那兩個小孩高興萬分,又忙不迭地在不遠的自家樹上摘了一籃子過來。我們在與小朋友的閑聊中得知:那位小女孩只念到小學四年級便失學了。我們公司某領導有意捐助小女孩完成學業,便試探著打聽她的姓名和通信地址。那位小女孩望著我們這群素不相識的外來游客,臉漲得通紅,一直默默不語,若有所思。龍源口 夕陽西下,時間已到下午6點多鐘,我們匆匆離開三灣。返回到319國道后,再向前穿行十幾公里的崇山峻嶺,眼前忽然展現一片非常開闊的平坦土地。這里村鎮星羅棋布,容納了永新縣南面的四個鄉鎮,龍源口大捷就發生在這里。我就生長在這里的在中鄉。記得念小學三年級時,學校組織我們步行前往參觀龍源口大捷紀念館、紀念碑。當時小小年紀,竟能來回共走30里路,至今記憶猶新。紀念碑坐落在小山坡上,如天氣晴朗,我們老家門口就能隱隱約約地望見它的雄姿。1928年6月23日,朱德、毛澤東、陳毅、王爾琢親自指揮,在永新縣龍源口鄉的七溪嶺,殲敵一個團,打垮兩個團,繳槍千余枝,取得了井岡山根據地創建以來的最大一次勝利。井岡山根據地擴大到寧岡、永新、蓮花三個全縣,吉安、安福各一小部,遂川北部,湖南的酃縣東南部,方圓五百多里的地域。為了紀念這場戰爭的勝利,解放初期的人民幣,還曾用龍源口小河上的一座精致的磚石拱橋作背景圖案呢。由于時間關系,我們沒能前往龍源口參觀,徑直往永新縣縣城方向行使。永新縣永新縣是當時井岡山根據地經濟實力最強的縣,是紅軍籌糧和土地革命的重點縣。1929年1月中旬,朱、毛的紅四軍主力進軍贛南、閩西后,彭德懷、黃公略領導平江起義組建的紅五軍一部和以地方武裝為主的紅四軍三十二團,堅持了湘贛邊界地區的斗爭。1932年2月發展為紅八軍。(后為南泥灣開荒大生產聞名的八路軍359旅,旅長兼政委:王震;現在的陸軍第四十七集團軍,郭伯雄曾于1990.06-1993.12任軍長)。1932年10月,年僅24歲的蕭克調任紅八軍軍長,來到永新縣的高橋。那時的永新縣成為湘贛蘇區的中心,現在縣城擁有湘贛革命紀念館等一些景點。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也沒有前往參觀。在永新縣城湘贛大酒店吃過晚飯已是晚上8點多鐘。我們稍作休息,便沿著永新-吉安公路上路了。永新境內的30公里柏油路正在擴寬升級,一路上坑坑洼洼,塵土飛揚,我們只得減速慢行,顛簸著往吉安方向行駛。吉安是井岡山根據地周邊最大的城市,1930年10月,由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率領的紅一方面軍攻下吉安,成立了江西省工農民主政府,曾山任主席。汽車在茫茫夜色中行駛,我坐在車上思緒萬千。多少仁人志士在井岡山根據地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光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堂內就鐫刻了井岡山斗爭時期犧牲的15744名革命先烈的英名。從井岡山走出去的元帥有朱德、彭德懷、陳毅、羅榮桓、林彪。解放后活著的長征干部,很多就是從井岡山出去的。如光我們永新縣就有率領解放軍解放西藏的張國華,跟隨王震解放新疆,并留任新疆黨、軍一把手的王恩茂,毛澤東的妻子賀子珍等一批永新藉人士。解放至今,井岡山老區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50年代修建的永新-寧岡-井岡山公路,現已成為319國道的一部分;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于特殊政治背景考慮修建的上井岡山鐵路,由于當時情況的變化,修到了井岡山腳下的永新縣;特別是改革開放后,京九鐵路和贛粵高速公路經過吉安,使井岡山老區的交通條件大為改善。我們所經過的319國道路段,均由原來雨季經常塌方的沙石山路鋪成了上好的柏油路。一路上,一座座漂亮、寬敞的希望小學拔地而起;永新和寧岡縣城,街道更寬闊,樓房更高大,穿著更時尚,也變的更繁華了;昔日的龍源口戰場,現在修建起了龍源口水電廠和七溪嶺林場……在旅游旺季,龍潭、黃洋界游客如織,山間公路上經常嚴重塞車;過了黃洋界往寧岡、永新方向,景點上的游客數量一個比一個少,甚至顯得有些冷清;而許多游客根本就不清楚巍巍井岡山大的區域概念。井岡山老區至今還有不少國家級貧困縣,特困鄉,還有個別失學兒童。作為一個背景離鄉二十多年的游子,我一直積極關注著家鄉的建設和可喜變化。為了做大井岡山紅色旅游產業,2000年5月11日,經國務院批準,吉安市撤消了寧岡縣建制,從行政區劃上并入井岡山市。(1959年1月1日,曾撤寧岡縣并入永新縣;7月1日,寧岡縣從永新縣析出,以寧岡縣原行政區域(劃出潮江公社對換永新的拿山公社)為主,加上遂川縣的井岡山鄉,成立井岡山管理局,歸省直轄;11月17日,省人民委員會決定,并于1960年1月7日經國務院批準,恢復寧岡縣建置,與井岡山管理局合署辦公;1961年12月6日,寧岡縣與井岡山管理局分治,寧岡縣屬吉安專區)。祝愿勤勞智慧的470萬井岡兒女,大力發揚井岡山革命精神,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途上如意吉祥!……這樣想著,忽然汽車停了下來。我定神一看,不覺已回到吉安市白鷺賓館;看看車上的里程表,一天走了三百多公里。這時已是晚上十點多鐘了,吉安市霓紅燈閃爍,燈光通明,紅燈高掛,沉醉在建黨八十周年的喜慶日子里。
關鍵字: 井岡山市 井岡山旅游 吉安市 小汽車 彭德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