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世外桃園的感覺—理坑
理坑
而且細細看來,與西遞相比較,理坑買東西的少,務"正業"的多;西遞小草稀,墻皮剝落的少。雖然理坑相對沒有很好的街道格局,但是與周邊山水的融合卻比西遞更高一籌,以前對風水有"一定研究":),在理坑,無論從水口的廊橋、村口的如同手臂的小山,背后的靠山,在遠方的高山都讓人感到是一片寶地.呵呵,也許正是這種"護"使得理坑沒有像西遞那樣遭受太多的外來的沖擊,而避免了家園感覺的失去.
整個村落最精致的就算是那條山溪和沿河的黛瓦灰墻、馬頭墻重重的建筑群了,山溪在當地稱為“坑”,這也是理坑得“坑”的來歷,而“理“字則是指理坑原來是“理源”顧名思義,理學淵源之地,素有“山中鄒魯“之美譽。
山溪自東北向西南流動,水清澈而具有活力,但是從水流的速度、曲折性來看,似乎有點快和直……
為了彌補這種缺憾,當地人于是作了一定"手腳"來“補拙”:在村口水去的地方,建了一座橋(風水意義上為水口了),另外,在水口和村落中間的河床上,布了一些木條和石碣(?),以此似乎打算減緩水流的速度,從而達到水"含情默默,一步三回頭"的納氣效果
交通線路:在婺源大型停車場(汽車北站)乘發往坨川的中巴,票價7元,從坨川到理坑步行即可。
關鍵字: 世外桃園 歷史 婺源縣 建筑 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