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三疊泉風景區
三疊泉,廬山之魂,廬山的驕傲。
自古以來三疊泉被稱為“廬山第一奇觀,素有“匡廬瀑布,首推三疊,“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之說。然而這條“上級如飄雪拖練,中級如碎玉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的神奇瀑布,卻被長期隱藏在荒山深壑中而不為人知。隱居在它上源屏風疊的李白,講學在它下流白鹿洞的朱熹都沒有目睹過它們的風采。直到南宋紹熙辛亥年(公元1191年)才被人意外地發現。澗水由五老峰崖口流出,蒼崖峭壁豁開如門,分三級跌下,故名“三疊泉亦稱“三級泉。
三疊泉瀑布落差155米。一疊直垂,水從20多米的簸箕背上一傾而下,像一面水晶簾子,砸在蒼崖上,浪蕩花翻滾,煙霧騰騰,白浪飛溢,濺起百萬顆珍珠,遠看似雨雪交加,近看似大霧茫茫。二疊差曲,高約50米,“飄者如雪,斷者如霧,綴者如旒,掛者如簾。三疊最長最闊,洪流傾出,滿滿蕩蕩,巨響訇磕,如玉龍走潭,直入潭中,飛瀑跌落處激起了滾滾波濤,浪花四濺。散漫的蒙蒙薄霧,在陽光照射下,化作繽紛的彩虹。潭旁山色空蒙,猶如籠上了輕紗一般,忽明忽暗,云影憧憧,好一幅詩意盎然的水墨畫。三疊泉的壯麗,曾引起朱熹的向往。請人將“三疊新泉,繪成一圖,掛在堂上時時欣賞,以彌補他“未能一游其下,以快心目的愿望。
站在三疊泉下,仰望飛瀑,就好像青蒼蒼的天破了一個口子,水從那口子里直落下來,矯捷似野馬,跌巖奔騰,帶起散珠細霧,直沖下來,水流湍急,轉眼飛逝。陽光照耀潭中,潭水迂回旋卷,猶如碧玉連環,十分壯觀。三疊泉轟轟隆隆奔騰的飛瀑,像一群男低音在唱著低沉渾厚的曲子,又像一部由三個獨立的樂章,經統一的藝術形象,按一定的順序,有機組成的交響樂。這部“交響樂抒情、明朗、和諧、流暢,充滿了高尚的美感和激情。 但每當少雨季節,三疊泉則有另一番情趣,這時的三疊泉,水簾如絲,風如輕煙,輕盈柔美,那掛在蒼巖壁上的匹練,宛如一個窈窕少女,緊貼著崖壁緩緩下落下,柔綿清麗的肌體流淌著青春的風韻,凝視良久,這少女似乎幻化成一幅浮雕,時時發出輕微的吟唱,如一首如訴。氣勢磅礴的三疊泉,其景色隨著季節和雨水多寡的變化而變化,春夏秋冬四季,各有千秋。 對于三疊泉,歷代詩人為之謳歌贊美,元代詩畫家趙孟浠 《水簾泉》詩云:飛天如玉簾,直下數千尺。新月如簾鉤,遙遙掛空碧。
詩中對三疊泉的月夜作了詩情畫意的描述。宋代詩人白玉蟾卻描寫了它的磅礴氣勢,他在《三疊泉》詩中有“九層峭壁鏟青空,三級鳴泉飛暮雨;“寒入山谷吼千雷,派出銀河轟萬古等佳句,另一宋代詩人劉過在《三疊泉》詩中,出色地描繪了它的美:初疑霜奔涌天谷,翻若云奔下崖宿。散為飛風
關鍵字: 交響樂 各有千秋 春夏秋冬 氣勢磅礴 男低音 詩情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