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礱市景區
龍江書院門前的小橋在井岡山市礱市的五虎嶺南麓,龍江河西岸,有座著名的龍江書院。龍江書院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于清道光二十分(公元1840年)動工興建,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落成。由當時江西寧岡縣、湖南茶陵、酃縣的客家人集資建造。書院為井聯式磚木結構,屋頂為歇山頂、西坡式,共7個廳堂、42間房子、11個天井,屋宇參差,檐角飛翹,格局恢宏。中棟院前有泮池,池上建有小石橋,廊門上方懸掛“龍江書院木匾。前廳為考課坐處,中廳為明道堂,是主要講課場所。后廳為孔圣殿,上層建有文星閣,可賃欄眺望。天井內植有3株丹桂,每到金秋時節,花香四溢,沁人心脾;左棟設啟秀齋、珍席齋、齊心齋、步月齋,三齋后主有崇義祠,祭祀有義行的人士。書院東南、西南分別設經理局、守院所,是管理人員、守護人員辦公、住宿的地方。書院外砌圍墻,有東西隅門與上連通。龍江書院明道堂龍江書院是湘贛邊界惟一的客家“最高學府,主要培養客家子弟,建院后近70年間,這里出狀元3人,進士38人,舉人10余人,同時還為當時邊界三肥輸送了大批人才。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寧岡縣的劉秉儉在書院開辦公立龍江高等小學堂。文星閣1927年12月,為了適應井岡山武裝斗爭的需要,工期農革命軍在書院成立了“工農革命軍軍官教導隊(后改為紅軍軍官教導隊),培訓軍隊和地方干部。1928年4月28日,毛澤東、朱德在書院的“文星閣相會。隨后,紅四軍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在這里召開。“白軍里將校尉飲食不同 紅軍中官兵
關鍵字: 井岡山 代表大會 寧岡縣 教導隊 紅四軍 革命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