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容易下山難——游黃山雜感
上山容易下山難 ——游黃山雜感 上山容易下山難,即使對于山區里的人來講,也是一點不假的;如果對于平原地帶的人,特別是身處鬧市,久坐辦公室的人而言,那可是上山難,下山難上加難了。汝謂不信,可以看看黃山游客下山的眾生相。 暖冬的一個凌晨,我們一行八人從太平出發,在松谷庵站乘坐觀光纜車上到了丹霞嶺,然后穿北海,登光明頂,下到海心亭午餐小憩。實際上我們為了行程的輕松,一路行來一路吃喝,基本上把早晨帶的食品消滅的差不多了,說是午餐,也僅有一塊面包或丁點蛋糕而已。 下午鉆鰲魚洞,攀百步云梯,在蓮花亭稍事休息,同行的小伙子小吳為了沖刺蓮花峰,來了桶方便面,竟然15元,我們不免唏噓,太貴了。然后八人暫時分道揚鑣,四人從蓮花新道直插玉屏樓,我與另外三位勇敢者踏上了征服黃山第一峰的行程。從海心亭到蓮花峰頂直線距離雖說只有424米,可要走起來就有2華里的路了。我們沿蓮花磴道一鼓作氣攀到了香池,左光明,右天都,前東海,后前海,下俯玉屏樓,迎客松遙遙在望,無限風光一覽無余。那種快意非攀登者是不能體會得到的。 從東邊的蓮花新道下山就有點驚心動魄了。剛下山的一段路簡直就是壁立的云梯,好在兩邊安裝了欄桿扶手,同行的兩位女士干脆臉朝石梯背朝天,雙手扶欄桿,一步一步地挪下去。下完了云梯,還沒有到底,還要走一段棧道。這棧道也不是那么好走的,它的下面可是萬丈深淵吶。要是遇到雷雨刮風下雪冰凍天氣,特別是高血壓、心臟病患者,你可千萬不要逞強好勝去冒險哦。 到玉屏樓會合后,大家紛紛與迎客松合影留念,游程也結束了,這時只有兩點多鐘。下山有兩種方法,一是坐纜車下山,只要再花60元用不到10分鐘就能到達慈光閣,然后乘車去黃山市區。二是步行下山,還要走13華里山路。八個人議論紛紛,七嘴八舌,有的說走了一天的山路,太疲勞了,還是坐纜車早點回去休息吧;有的說時間還早,畢竟是下山嘛,不會太累的;有的說省點錢吧,到屯溪搓一頓去。結果,少數服從多數,邁步朝前走吧。不過,八個人還做了些小小的分工,三位年輕的女士小陳、小鮑、小徐正好一人一根拐杖;另一位年長些的女士,我們尊稱為鳳先生,她血壓有點高,我們安排了兩位年輕的小伙子小劉、小吳重點照顧她;我與另一位男士老諶負責給他們背行李。 下到文殊洞,回頭望望一線天,駐足看看蓮花三島,不一會兒就過了小心坡,來到天門坎,坐下來休息了一會兒。這時才注意到從我們眼前一隊一隊地走過挑夫們,看到他們僅用一根扁擔,挑著百余斤的擔子,滿頭大汗地上山,想到我們帶幾塊面包蛋糕和兩瓶純凈水就嫌累贅,小吳的“來一桶”還是物有所值的。 然后再起步時,雙腳就不那么聽使喚了,膝關節也有些酸脹了,走不了幾步就要歇一程,速度越來越慢了。我們又注意到下山的挑夫們,他們邁著輕快的步伐,一蹦一跳地從我們身邊晃過,不一會兒就消失在叢山密林的石階盡頭。身披黃棉軍大衣的保安也不時停留在我們身邊,催促我們一聲:要趕快下上喲,太陽一落,氣溫下降,你們會受不住的。說完他們也蹦蹦跳跳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中。 是呀,我小時候不是住在半山腰嘛,每到采茶季節,都跟著母親到山頂去采茶,然后還要把茶葉送到生產隊的制茶廠去,整個山路有五六里,一路都是蹦蹦跳跳下來的。想不到從小練就的本領時隔三十多年后還有用場呢,于是我也蹦跳起來了,但最多跑不到三十級臺階就要歇下來。一路過了龍蟠坡,跑到了半山寺,驀然回首,夕陽給天都峰鍍上了一層金輝,叫天門的公雞還真的成了“金雞”呢。 繼續前行,哎呀,不好,前面有人受傷了。一位中年男子坐在石階上,雙手襯著地面,用屁股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往下蹭。走近一問,他是阜陽人,與我們還是同行。然來,他從未走過山路,更沒有下過十幾里的臺階路。他是一步一步走下來的,走到這里膝關節已酸脹得直不起了,只能靠屁股爬行了。看看天色已晚,鳳先生一面鼓勵他要勇敢地站起來,一面讓小吳去扶他一程,小陳則把自己的拐杖遞給了鳳先生。 九個人磨磨蹭蹭,好不容易走到了立馬橋,反正也望不見太平了,“立馬”也感覺不到東海“空”了,更無心去欣賞唐式遵那遒勁的一豎了。天漸漸黑下來了,心里只想到盡快趕路下山。立馬橋上還有一些轎夫,一打聽,離慈光閣還有五六里路。我們倒不害怕,可就苦了阜陽的同行,估計他不好意思讓小吳攙扶了,向轎夫一問價格,嘿,500元。他無奈地搖搖頭,又一再讓我們先走,別管他。那怎么行呢,于是,我們遞給他兩根拐杖。盡管天黑了,好在這一段路比較平緩,實際上只有兩三里,一會兒就到了慈光閣。看來,徽州已不是那個人文底蘊豐厚、民風淳樸的徽州了。 上車行至湯口,熱汗已消退,濕透的內衣貼在身上,站在路邊轉車,寒風呼嘯,冰涼刺骨。到黃山火車站下車,我的雙腳也立不起來了,小徐趕緊遞給我一根拐杖。 上山容易,下山是不是難吶! 2009年3月10日
關鍵字: 眾生相 辦公室 平原 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