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散記4心系木雕
宏村為汪氏宗族,背后的雷崗山,是其風水源頭,雖然不高,卻有一大片蔥蘢可人的榛子樹。尤其是半山腰的十三樓,為宏村汪氏發跡之地,可以說沒有汪氏祖先建的十三樓,便沒有宏村,現在這里也是一座茶樓,院子里有不少修竹。相比山下村子里的茶榭,它地勢高,空間較大,視野開闊,竹下喝茶雖不是竹葉青,也別有清趣。詩曰:偶拋閑情寄畫心,綠竹暗灑碧霄情。千風泠泠弦上鼓,萬山曳翠待晨鐘。在西遞時鬧了個笑話:“老的!”典故來自某友,看老東西看厭煩了,跑進古玩店轉了一圈,說“你這兒怎么都是老的,有沒有新的呀!”不料無心之言惹人怒,將他哄了出去,弄得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抬腳準備進另一家店,剛才的店主追了出來叫道:“不用去了,那家也是我開的,都是新東西!”自那以后他見啥都說“老的,老的!”祥林嫂一般,說多了順了,語調都仿佛包了漿了。從宏村向北不遠有座盧村,又名雉山村,其中聞名遐邇的木雕樓,那可是貨真價實的老的!(我們所說的“老的”一般是指民國以前。)村子不大,游客不多,大約匆匆者鮮有來此,竊以為值得一看。(巷內一線天)徽州木雕多,普通民居也常常是雕梁畫棟,即便如此,像志誠堂那樣繁復瑰麗的木雕樓還是極為少見。眉板、腰板、裙板,整座房屋幾乎無處不雕。雕工之精美絕倫,栩栩如生,引得我又狂拍了一堆照片,直到一張xd卡用完才算罷手歇菜。據說這座屋宇是由兩名能工巧匠花費20年時間雕刻完成(也有說20名工匠雕刻14年),所耗黃金約相當于今天6百萬。曾經名噪一時的黃梅劇《徽州女人》,便主要以它為背景拍攝。這些精美的雕刻,賦予死亡的木頭以新的生命,但與大多數四舊遺物同樣,人物形象多沒有臉。令人不解的是,為什么這些臉部鏟得如此平整?不由得猜測,執刀者應該也是位雕刻師,并且為了盡可能保全它們,破壞得小心翼翼。遺憾的是某些破壞并未杜絕,在別處,自掘家門的現象仍有發生。
![]()
關鍵字:
大片 徽州 竹葉青 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