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腳下的地下宮殿群--“花山謎窟”
花山謎窟位于中國東部安徽省黃山(毗鄰浙江杭州)腳下屯溪東郊,徽州歙縣王村浯村,與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黃山比肩為鄰。原稱“古徽州石窟群”,2001年5月20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的江澤民同志到此視察,見其宏偉壯觀、玄妙奇巧,欣然將其題名為“花山謎窟”。 在花山謎窟風景區,目前已發現石窟36座,散落在近7平方公里的青山綠水之間,形態殊異、大小不等,其規模之恢弘、分布之密集、特色之鮮明,堪稱“中華一絕”,被譽為北緯30度神秘線上的“世界第九大奇觀”。 花山謎窟不同于國內外其他著名石窟,它不是天然溶洞,而是古人開鑿的地下宮殿群。2000年9月,編號分別為2號和35號的兩座石窟經過開發開放,率先展現在世人面前。 2號石窟,面積4800平方米,洞深146米,常年恒溫15攝氏度。整個石窟呈樓上樓結構,二樓的地下長廊寬闊、幽長,環境干爽,生活氣息十分濃厚。洞中陳列的文物有:中生代恐龍腳印化石、一億五千萬年前的樹木化石,還有古代中國晉朝時期的彩陶、鐵釬、鐵鉆、陶罐、瓷器等采石工具和器皿。洞內有一幅形似天然的山水圖讓人贊嘆不已。黑色的叢林、山峰、古民居點綴在秋葉叢中,那古民居還能明顯地看出徽派的建筑風格。近處,一條白色的小河從古民居前穿過,這無疑就是位于石窟外山腳下的新安江了。 走進35號石窟,宛如走進了一個地下宮殿,洞內套洞,洞下有洞。洞深170米,上下落差25米,最高處離地面達18米,最低處比新安江水面還低2米,總面積為12000多平方米。26根擎天石柱作支撐,有36間石房環繞大殿。洞中有石橋、地下長河、大廳、寢室、樓上樓、蓄水池、通天洞等,石窟巖壁上當年的鑿痕印跡至今依然清晰如初。前行百米后,石壁突然傾斜45度,綿延30米,這一坡度正好與石窟外的山坡度數神奇吻合。使人們對古人智慧驚嘆不已。 據考古、地質方面的專家對石窟出土的西晉釉陶等文物進行考證斷定,花山石窟開鑿于中國古代西晉年間,距今有1700多年的歷史。留給我們的謎團是:如此大規模的人工開掘石窟,而且又處在新安文化(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中心地帶,為何史書沒有記載?洞窟為何開鑿?何人開鑿?何時開鑿?數以百萬方石料去了何處?…… 此外,在北緯30度這條神秘線上,發現了百慕大三角、金字塔、諾亞方舟、死海、撒哈拉大沙漠、神龍架野人之謎等許許多多謎一般的世界奇觀。奇怪的是花山謎窟也正好處在北緯30度這條神秘線上。這其中難道僅僅是偶然的巧合,還是有必然的聯系? 觀花山謎窟之景,猜花山謎窟之謎,是游客的一大享受。諸多專家學者、探險家和旅行者在游覽考察過花山謎窟后,提出了一個個破謎大猜想。后被歸納為采石場、徽商屯鹽、皇陵、道家福地、巨型石文化建筑、史前文明等諸多之說。但真相到底如何?至今仍是一個未解的謎團。 如今的花山謎窟,與中國黃山等景觀,組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區,它集青山、綠水、田園景致、千年謎窟、奇峰怪石、石窟、古建筑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之大成,是一個內容豐富、品高味濃,適宜各層次游客觀賞的綜合景區。熱情開放的黃山人,正張開那寬廣的臂膀,喜迎四海賓朋前來旅游度假、休閑商務,更期待睿智的您能夠早日破解花山謎窟這一千古難解之謎。
關鍵字: 中共中央 國家主席 安徽省 杭州 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