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八公山
說起壽縣,不熟悉歷史的人恐怕難有印象。 想去壽縣,是想看看它百多年來抵御淮河洪水而挺立不倒的古城墻,當然還有著名的淝水之戰舊址八公山。 壽縣,行政區劃上隸屬于安徽省六安市,雖說屬于六安,但離淮南市只有10公里。小馬是先到合肥安頓,再驅車103公里北上壽縣的。安徽的路況眾人皆知,103公里的二級公路跑了兩個小時才到。出車站便有能帶你上大街“溜溜”的人力車招呼,開價:一人一元。走不出多遠,巍峨的古城樓便高聳于眼前。 到壽縣,有必要先溫習一點這里的古董級歷史:壽縣位于淮河中游南岸,古稱壽陽、壽春、壽州,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遷都于此,曾10次為郡,三次為都。壽縣縣城始建于宋朝,修繕于元、明、清3代。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壽縣古城最值得一看的就是那一圈古城垣。據小馬一位老家壽縣的同事講,這里的城墻是全國唯一完整、宏偉壯觀的宋代古城墻。古城迄今保存完好原因就在于基礎堅實,墻體牢固。如今的城墻是南宋寧宗十二年(1206年)建康都統許俊重筑。從壽縣古城地圖上看,古城池平面略呈方形,城墻周長7141米,高8.3米,底寬18-22米,頂寬4-10米。與高大的南京明城墻不同,壽縣古城墻的墻體以土夯筑,外側貼磚,城磚也比明城墻磚小。城墻外壁下部有2米高的條石砌基,城墻截面整體呈現梯形。小馬從南門進城,感覺除了城門上方敵樓的高度有7~8米,兩側的城垣和女兒墻并不是很高。順著臺階,兩三分鐘就能走上城墻。雖說不像南京城墻、西安城墻整修的齊齊整整,壽縣古城墻的原汁原味保存的還是十分完好。尤其是坑凹不平,遍地茅草的城墻頂,很有些戰馬硝煙齊諳后留下的韻味。只是為了所謂亮化,而順著城墻豎起的一排仿古步道燈反而有傷風韻。 壽縣古城有一個別處少見的“奇觀”——不僅四座城門各有命名,而且其中的北門、西門的外門朝向與城門所在方位并不一致(即北門并不朝北)。壽縣四座城門分別是東門:賓陽、南門:通淝、西門:定湖,北門:靖淮。四座城門皆有護門甕城,其中西門的外門朝北,北門的外門朝西,東門內外兩門平行錯置。壽縣人打出生起,聽得最多的就是水的故事,故事里更多的還是與淮河的斗爭。在北門外測,有一塊刻于1991年的石碑,上面寫著當年淹沒北門的最高水位。而北門外測的城墻上,至今仍用黑漆清晰的描著當年的水位線,剛好淹過城門圈的頂部。小馬記得每年淮河發大水,央視都會報道壽縣古城與洪水的苦苦抗爭。不過,這里的人反倒很是習慣,不管水多大,只要不淹過古城墻,日子一樣過。遺憾的是,小馬只登上了北門和南門,而東西兩側城門由于之后游玩八公山嚴重超時而不得不放棄。 壽縣城北大約2公里處就是著名的八公山。與其說八公山有名,不如說八公山豆腐有名。可在八公山壽縣一側,小馬只看到了幾個壇壇罐罐八公山豆腐乳,而未見豆腐宴的風貌。壽縣古城內只允許人力三輪走,所以出了靖淮北門才能搭上“馬子達”前往八公山。八公山位于淮河南岸,綿延30余公里,峰巒數百。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就發生于此,“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典故便由此流傳于世。如今,八公山被圈定為國家級森林公園。但可能是當地經濟欠發達的緣故,公園里的旅游配套設施很不完善,就連最起碼的景區布局圖都沒有,稀稀拉拉的游客只能沿著唯一的上山公路直奔山頂四奶奶廟而去。同游的人不停地問小馬八公山的由來,可在公園里始終找不到介紹,還是此后查閱資料得知,西漢淮南王劉安都壽春,劉安篤好神仙黃白之術,賓客甚眾,其中蘇飛、李尚、左吳、因由、雷被、伍被、毛周、晉昌八人才高,稱之“八公”。八公聚此煉丹,丹藥方成,劉安因被告謀反畏罪自殺,除雷被一人外均被誅戮。后傳武帝派宗正前往捕解,劉安吞服丹藥與八公攜手升天,余藥雞犬啄食亦隨之升天,從此山因八公得名,“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神話亦廣傳今古。 八公山的自然風光還是不錯的,尤其是成片的松柏林很有氣勢,遠遠看去,好像覆蓋在石山上的一層綠色毛毯。然而,小馬很擔心這樣的風景還能保存幾天。山的背后不時炸響沉悶的采石放炮聲,登頂眺望,山腳下的水泥廠烏煙瘴氣。如此下去,好景可能不長了。 友情提示:從南京直接去壽縣大約4個半小時車程,在下關長途汽車站每天上午8點有一班。如果時間寬裕、經濟條件允許,建議先到合肥下榻,然后再轉道壽縣,在合肥旅游汽車站每半小時就有一班去往壽縣的汽車,車程2小時左右,票價16元~25元不等。壽縣縣城步行參觀即可。去八公山可在古城北門口坐“馬子達”,一個人一元錢。也可以從淮南上八公山,不過,皖北的城市各方面都比較糟糕,不推薦這條線路。
關鍵字: 六安市 歷史 安徽省 秋游 行政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