樅陽浮山風景區
古名浮渡山,與黃山、九華山、天柱山、齊云山、瑯琊山并列,為安徽歷史名山。它位于皖中偏西南、長江北岸的白蕩湖濱,南距樅陽縣城36公里,北與巢湖地區的廬江縣交界,最高峰海拔165米,面積15平方公里。它是一個以火山巖洞和摩崖石刻為特色,山水清淑,巖壑靈奇,是一個以火山巖洞、摩崖石刻為特色,以河湖風光、人文景觀相輝映的風景名勝區。 浮山旅游風景區位于樅陽縣中部偏北地區,白蕩湖畔,北距合肥120公里,南距縣城30公里,合(肥)銅(陵)黃(山)高速公路掠境而過。浮山旅游資源豐富,自然景觀以火山地貌為其主要特色,植被繁茂,人文景觀獨特,儒、佛、道quot;三教quot;薈萃,歷史悠久,名士輩出。 浮山因其quot;東西南北皆水匯quot;、quot;山浮水面水浮山quot;而得名。其主要景區面積76.6km2,1983年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2年列為國家森林公園,2001年被列為國家地質公園,該景區以獨特的火山地質地貌、摩崖石刻、河湖風光而著稱于世。張公巖景區是浮山主景區之一,此處集宗教遺跡、火山巖洞、摩崖石刻于一體。 浮山是一座沉睡億年之久的古火山,擁有奇峰突兀盆地之中,石壁聳入云霄之上,幽洞藏于山壁,天池生于絕頂的火山地貌。其地質構造是國內中生代粗面質火山巖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區之一,堪稱一座“天然火山地質公園。由于火山噴發而產生的大小洞穴玲瓏剔透,浮山古火山遺跡被中國地層典命名為“浮山旋回,具有相當高的研究價值。浮山是一座保存比較完善,具有典型性的白堊紀晚期火山噴發形成的破火山,地質學上稱浮山組浮山旋回,經過大自然一億多年的風雨精雕細刻剝蝕,形成張公巖天池、會圣仙橋等別具特色的六大景區,景區內疊嶂、峭壁、巖洞、怪石、巖鐘、天橋與澗流,幽谷與湖蕩遍布,被看作是中國的“維蘇威。在這里游人可以親身體驗浮山火山爆發、巖漿溢流、火口坍陷、再噴發,緩慢侵出等五次火山活動過程,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此外這里還有江南最大的巖洞摩崖石刻長廊和宋代蓮花座及石雕佛像群。
關鍵字: 于一體 人文景觀 名勝區 國家森林公園 大自然 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