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區擬建北京市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
新疆旅行網 時間:2010-10-04 來源: 作者: 瀏覽次
據了解國家級非遺項目抖空竹,德云社當家花旦李菁、王玥波說的北京評書《康熙微服私訪》,北京皮影劇團的經典劇目《哪吒鬧海》、《三打白骨精》……在第七屆宣南文化節期間,北京市宣武區眾多異彩紛呈的非遺項目展示將在宣武區新文化館內向公眾免費開放。目前宣武區已計劃建設全市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宣 —宣武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
4月26至29日期間,每天上午9點至下午5點,凡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感興趣的群眾無需購票即可前往在宣武區文化館新館,現場觀看眾多非遺項目的展覽和展示。據了解,此次大型非遺展示分為三大板塊。
第一板塊是“歡慶奧運、多彩宣南”非遺實物展,主辦方將在一層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里展示宣武區國家級、北京市級、區級共38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以及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實物展覽。
第二板塊是“歡慶奧運、魅力宣南”非遺展演,即北京評書、北京皮影、木偶劇等演出。北京評書傳人連麗如率其弟子李菁、王玥波等在小劇場,于4月26日下午2點至5點,演出《康熙微服私訪》等傳統劇目。4月26至29日上午9:30到下午4點,北京皮影劇團的皮影與木偶將在文化館一層咖啡廳進行滾動演出,9:30到11:20是木偶劇《狐假虎威》、《烏鴉喝水》,13:00至16:00是皮影《哪叱鬧海》、《三打白骨精》片段。
第三板塊是“歡慶奧運,動感宣南”手工技藝現場展示,在新館東側地下空場和北側展廳內搭建12個具有京味文化特色的手工技藝小屋,邀請手工藝人現場與觀眾進行互動演示。木版水印、空竹、內畫鼻煙壺、京胡、錦匣、臉譜、四合院磚雕、蛋雕等手工技藝,令人目不暇接。宣武區有著豐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區有關部門在對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狀進行全面普查的基礎上,已公布38項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李連元等5人成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人。“廠甸廟會”、“天橋中幡”、“抖空竹”、“榮寶齋木版水印”成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而“大柵欄五斗齋高蹺秧歌”、“白紙坊太獅老會、北京童謠、北京琴書、內聯升布鞋制作工藝等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在宣武區得到了較好地保護與傳承,而且還有了進一步的豐富與發展。
為了使這些非遺項目真正得到大眾的認同與傳承,宣武通過多種方式弘揚這些文化遺產。抖空竹逐步走進宣武的中小學成為校本課程,短短的時間里優秀的小繼承人不斷涌現;宣武區文化館遷入新館后,成立了北京評書宣南書館,每周末風雨無阻準時開演,使北京評書的保護和傳承趨于”有形化“;”宣南文化進高校“活動已經舉行了四屆,在北大、清華、林大、北理工等著名的高校,宣南文化得到了廣大師生的喜愛。
下一步,宣武將進一步推進非遺的保護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宣武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的建設。據介紹,宣武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擬選址于和平門外琉璃廠東街29號的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火神廟內,占地面積約1580㎡。以”保護、傳承、研究“為主題的宣武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將通過動靜結合、公益與非公益互補等形式,增強其陳列展覽的學術性、知識性、趣味性和觀賞性,在使博物館的展示方式趨于形象化和立體化的基礎上,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調查、搜集、整理、傳播、研究和保護,從而使博物館的工作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緊密結合起來,起到收藏和展示人類文化遺產的作用。
關鍵字: 北京 德云社 旅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