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廟
位于福慶街,又稱為睡佛廟,建成至今已逾二百年,廟內供奉有包公神像,可保佑民眾除魔驅妖,主持公正,此外,廟內有其他一系列的神像,包括觀音像、鐘馗像及睡佛等。建于清光緒十五年(1889)。當年澳門瘟疫流行,居民迷信為鬼怪作祟,遂從佛山請來包公神像坐鎮三巴門,后來疫情大減,居民相信是神靈鎮壓了妖邪,遂建廟以供奉包公。該廟于1989年重修時,意外發現隱蔽多年的南山廟,現在兩廟相連。南山廟供奉的是鐘馗,不知何故被封閉,且已被封了至少70年。南山廟約建于光緒乙未年(1895),比包公廟晚了6年。此外,廟內并有其他一系列的神像,包括觀音像,鐘馗像及睡佛等。傳說澳門三巴有一位老太太,一向崇拜包公,特從佛山迎來一尊包公像回家供奉,凡遇疑難之事,無不卜問包公,竟然每求必應,每應必靈。此事漸漸傳開,到老太太家求包公的街坊也越來越多。一八八九年春天,澳門流行疫病,死亡人數很多。百姓想到包公是個無所不能的神仙,于是修建包公廟,祈拜包公,為百姓驅除瘟疫。包公廟里有一副對聯:“政治洞陰陽,識標青史;端嚴垂神笏,笑比河清。
關鍵字: 旅行網 無所不能 老太太 越來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