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華百年的城市建筑
在沈陽,能夠看到不少的上世紀初的各式老建筑,主要是沙俄時期和日偽時期的建筑。
看這些老建筑,沈陽火車站無疑是一個好的去處。
于是,我們用了一天的時間,從沈陽火車站一路步行到中山廣場,然而又去了中街。
沈陽火車站,過去也曾叫謀志敦站、奉天驛、沈陽南站。建于1899年。
最早的沈陽站并不是今天這個樣子。
資料介紹說,1899年,侵占中國東北地區的沙俄軍隊把鐵路修到了沈陽。在今天沈陽站以北一公里多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俄式青磚平房作為站舍,十分簡陋。這就是最早的沈陽站,它當時的名字叫“茅古甸”,也就是“奉天”的意思。
五年之后,日俄戰爭爆發,車站隨即被日軍占領并改名為“奉天驛”。
1907年,沈陽已經是一座擁有三十萬人口的城市了,每年的旅客乘降人數更是高達五十萬人。
由于客流量增加,奉天驛的磚房外又陸續搭起了四個臨時木板房。
日本侵華機構“滿鐵”開始興建新站。
1910年10月1日,舉行了車站搬遷儀式。
近百年來,沈陽站建筑外觀幾乎沒有變化,但它的命運卻頗為曲折。
在東北淪陷期間,奉天驛始終被日本侵略者作為一個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來經營,從東北各地掠奪來的戰略物資紛紛匯集到此,塞滿了大大小小的倉庫,然后轉運到大連,再裝船運往日本。
日本戰敗投降后,奉天驛一度被更名為“沈陽南站”。
“南站”成了沈陽市民對這座車站的習慣叫法。
沈陽解放后,這座老車站正式改名為沈陽火車站。
現在的沈陽站,內部變化巨大,外觀特色經過多次改擴建之后,卻依舊保留了下來,和對面的沈陽飯店、醫藥大廈一起,構成了沈陽標志性的建筑群。
中山廣場位于和平區中山路、南京街、北四馬路交叉處。
始建于1913年,當時稱中央廣場。
1919年稱浪速廣場。
國民黨統治時期,浪速廣場更名為中山廣場。
沈陽解放后仍沿用此名。
文化大革命時期稱紅旗廣場。
1981年又恢復了中山廣場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廣場中央為一座高達10米的大型毛澤東全身塑像,底部建有以建黨以來武裝奪取政權、新中國成立、社會主義建設為主題的革命紀念群雕,是沈陽市文化中心之一。
“毛主席揮手我前進”。
毛澤東這一典型動作,定格了一個時代。
座落在沈陽市中山廣場南端的遼寧賓館,是一座具有歐洲建筑風格的旅游涉外賓館,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古老神秘的民族氣息、樸素典雅的裝飾格調,構成了莊重豪華的國賓文化。
沿中山廣場外圍轉去,左側的一座建筑,是“橫濱正金銀行奉天支店”,現在也是工商銀行。
再過去,有“奉天警察署”,后為沈陽市公安局。
“東洋拓殖株式會社奉天支店”,現在成為沈陽市總工會和盛京銀行。
“朝鮮銀行奉天支店”,現在為華夏銀行。
在沈陽,眼睛常常會在不經意中,看見建筑物中的直聳云天的煙囪。
城市的供暖還需要這些煙囪來發揮作用。
沈陽車站 (4)
沈陽車站 (5)
沈陽車站 (6)
沈陽車站 (7)
沈陽車站 (8)
沈陽車站 (9)
沈陽車站 (10)
沈陽車站 (11)
沈陽車站 (12)
沈陽車站 (13)
沈陽車站 (14)
沈陽車站 (15)
沈陽車站 (16)
沈陽車站 (17)
沈陽車站 (18)
沈陽車站 (19)
沈陽車站 (20)
沈陽車站 (22)
沈陽車站 (23)
沈陽車站 (24)
沈陽車站 (27)
沈陽車站 (28)
沈陽車站 (29)
沈陽車站 (31)
沈陽車站 (32)
關鍵字: 中山廣場 建筑 沈陽 火車站 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