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筆架山風景區
位于城南35公里的天橋鎮遼東灣中,是近海中的一個連陸小島。小島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0.8公里,總面積約1平方公里,海拔78米。島上三峰,形如筆架,又因其東部海中也有一形如筆架的小筆架山與之遙相對應,故稱為大筆架山。從北岸到大筆架山,跨海1.8公里,其間有一條潮汐沖擊而成的連接海島與陸地的天然卵石通道,俗稱“天橋。這座天橋,隨著潮汐的漲落而時隱時現,堪稱佳景奇觀。每當落潮時,海水便慢慢地向兩邊退去,通道便象一條蜿蜒的蛟龍浮現海中;潮水落盡,“天橋便完全顯露出來,直通大筆架山。游人可沿此段沙石路登島上山。每當漲潮,海水又從兩邊向“天橋夾擊而來,“天橋的位置、布局和裝飾,設計巧,組合精,在對稱中有變化,分散中相連接,堪稱樓閣建筑之上乘。尤其是門的石雕,刀在海浪中漸漸變窄,直至完全隱去。大筆架山上有呂祖亭、五母宮、三清閣等古建筑。最主要建筑是三清閣,高26米,6層石樓由純一色的石墻、石廊、石門、石窗、石龕和石梯組成,就連飛檐挑角、門神壁畫,也全都是用石頭刻成。殿宇、閣樓工細膩,紋質逼真,開合自如。整個建筑既有傳統的藝術風格,又吸收了西方古建筑之特點。閣中現存大小漢白玉石佛43尊,供奉道家、儒家、佛家,為三教合一的寺廟。天橋是潮汐變化和當地特殊的地理環境構成的景觀。滿潮時,筆架山是一座孤島,當潮水逐漸退去時,碧海中隱隱浮現出一條沙石路,一條十幾米寬的碎沙石甬道把海岸和海島緊緊地連在一起,人們稱之為天橋。筆架山正因為有這座天橋而身價倍增。筆架山是近海中的連陸小島,因其狀似筆架,而稱筆架山。小島南北長1120米,東西寬220米,海拔78.3米,面積為1.2平方公里。筆架山距海岸1620米,其間有一條潮汐沖擊而成的連接海島與陸地的天然卵石通道,俗稱“天橋,也叫“神路。這座“天橋隨著潮汐的漲落時隱時現,堪稱佳景奇觀。每當落潮時,海水便慢慢向兩邊退去,通道便像一條蜿蜒的蛟龍浮現海中,潮水落盡,天橋便完全顯露出來,直通筆架山,游人可沿此段沙石路登島上山。每當漲潮時,海水又從兩邊夾擊而來,“天橋在海浪中漸漸變窄、直至完全隱去。筆架山上還有五母宮、太陽殿、呂祖亭、三清閣等景點
關鍵字: 古建筑 時隱時現 沙石路 筆架山 風景區 龍王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