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佑寺
遼太宗天顯十三年(938年)定為東京遼陽府,遼陽一名沿用至今。元代為遼陽行中書省的駐地,統轄東北全境。明代在此設遼東都指揮使司,指揮東北地區的軍事,兼理民政。明晚期努爾哈赤在此建都。從戰國至明末,遼陽一直是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軍事重鎮,史載2400年。1990年被遼寧省政府確定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遼陽廣佑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后最早出現的寺院之一,金、元、明、清時幾經修復,鼎盛時期占地9萬平方米,廟宇達200間,焚剎興隆,禪眾云集,為東北地區最大的佛教道場。1900年,廣佑寺被沙俄侵略者火焚,大部燒毀。于2002年開始重修,千年古剎終于得以重獲新生。修復后的廣佑寺,其整體建筑和彩繪,為我國遼代風格杰出代表。遼陽白塔是全國六大高塔之一,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白塔座落于廣佑寺景區內,塔高71米,八角十三層實心密檐式結構,分塔基、塔座、塔身和塔剎四部分。遼陽白塔是北方塔的佼佼者,它雄偉古樸,巍然屹立在古城北隅,也是東北地區最高的磚塔。白塔建于遼金時期,經歷代修補,仍保持初建時期風貌。1963年、1972年和1982年對基座曾進行3次維修,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核伙溝位于遼陽縣境內,風景區總面積7.97平方公里,是一處自然風光綺麗、以觀賞奇峰怪石為主的自然風景區,有“北方張家界、“十里畫廊之美譽。整個風景區由火龍溝、西大溝、花溪溝三個景區,區內山勢險峻,峰陡坡急,最高海拔806.8米,有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且無絲毫人為雕琢痕跡。
關鍵字: 東北地區 張家界 總面積 文物保護 自然風光 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