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兵山
蘊積千年偉力的調兵山,在體悟人間百世花開花落的同時,也見證了這片土地上的滄桑巨變。調兵山秀麗的山川和悠久的歷史,不僅給這片土地增添厚重感,還為她披上了靚麗與神秘的面紗。7000年前,先人們就在調兵山繁衍生息。已經發現的歷史文物、文化遺址形成于新石器、夏、商、周、唐、宋、遼、金、元、明、清不同時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quot;調兵山文化quot;。這里quot;唐屬燕州,遼屬黃龍府隸上京,金屬會州quot;,有久遠的歷史可考。近年來,吸引了無數考古愛好者和學者前來考證。日俄戰爭時期,這里也曾刀光劍影,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在這里聚殲殘匪,曾有百余名先烈的熱血灑在這片沃土,留下了吟頌民族之魂的可歌可泣的歷史浩歌。遼金文化是調兵山文化的主線。據歷史記載:金兀術曾駐兵于調兵山,山坡兵營壘跡猶存。南宋時期,擔當金國兵馬大元帥的大金國太子金兀術,在率兵南犯中原被岳飛挫敗歸巢,帶殘兵敗將返回途中,行至調兵山腳下,只見調兵山山勢雄奇壯美,層巒疊峰,林草繁茂,花香襲人;山下流水淙淙,景色宜人。于是命軍師哈密嗤傳令,在山下安營扎寨,筑城屯兵,樹旗于調兵山上,演練和調集兵馬,伺機再犯中原。后來人們就把金兀術調集兵馬的山改稱為quot;調兵山quot;,把山下金兵安營扎寨的地方取名為quot;兀術街quot;。兀術街當時建有古城,因年代久遠,風雨剝蝕,古城已不復存在。2001年,根據遺址考證,由國內著名古建筑專家設計建造了兀術城。兀術城是遼金白建筑群,占地176.7畝,建筑面積256萬平方米,城中500多米道路橫穿東西。兩側城門樓氣宇軒昂,城內牌樓雕梁畫棟,云檐飛挑,整個古城古樸厚重。置身于此,時空回轉,金戈鐵馬和門庭若市景象幻于眼眸,歷史足音縈繞耳畔。穿過兀術城,西走200米,便是恢復建設的東北最大的佛教圣殿明月禪寺。明月禪寺占地2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3227平方米。寺內建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后殿、配殿和鐘鼓樓等。蒼松翠柏使國學大師文懷沙和一代書畫大師范曾、韓美林等文化名人的題匾更加顯眼,每逢廟會等佛事活動,吸引四海僧侶,每日游人如織。豐富的資源使這座城市如虎添翼,煤炭工業是這座城市的支柱產業。聞名全國的設計能力為年產原煤1445萬噸的國家特大型煤炭生產企業鐵法煤業集團就座落在這里。這個市發展旅游業具有一定資源優勢。除煤炭等能源工業正處在中興發展時期外,餐飲娛樂和購物等第三產業在遼寧北部已形成強勢,城市建設在全省小有名氣,擁有quot;全國衛生先進城市quot;quot;省級園林城市quot;。遼寧省quot;文明城市標兵市quot;和交通管理二級達標城市、全省城鎮quot;綠葉林quot;競賽quot;優勝市quot;等多項榮譽。加之多處歷史遺址和古老的歷史傳說等多項人文資源,不僅給這座煤炭城市增加了歷史厚重感,還為開發旅游產業提供了有利條件。形成以城市風光、人文景觀和宗教旅游為主的旅游線路。調兵山的旅游產業已經起步,他們將利用豐厚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山水風光旅游資源、都市風情和田園風的旅游資源、工業旅游資源、農業旅游資源、宗教文化旅游資源、社會活動旅游資源及蒸汽機車旅游資源,把旅游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2002年9月1日,原來的鐵法市更名為調兵山市。如今,調兵山這座年輕的城市,遼寧的新煤都,正在沖破煤炭這一傳統、單一的產業格局,張開雙臂歡迎五湖四海的賓朋!
關鍵字: 厚重感 安營扎寨 旅游產業 旅游資源 調兵山 金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