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項下的珍珠—哈爾濱
機緣巧合吧,今年的年初去了一次黑龍江,回來的時候火車票實在是買不到(正趕上春運,排了一晚上隊都沒買到票),所以不得已從哈爾濱取道,乘飛機返程。 反正也要經過哈爾濱,索性就在網上訂了如家快捷酒店哈爾濱宣化店的客房,想著早早到那邊,還可以順便玩一遭。火車坐到哈爾濱,打車來到下榻之所,放下行李,隨便找了附近一家餐館吃點就出去玩了。 值得一提的是,哈爾濱的消費水平并不是很高的。由于很久沒有享受東北菜的美味了,所以一下子點了鍋爆肉、黑白菜、大拉皮、酸菜燉粉條還有各樣的餃子,外加一瓶哈爾濱啤酒,甭提吃得多過癮了,結結帳才三十幾塊錢。同樣的菜,如果在上海至少要翻一倍。 由于剛過春節,天氣還是非常的冷。黑龍江的寒冷程度比大連厲害多了,大連的冬天在我所經歷的城市中算是比較暖和的(也許是沿海的原因)。凜凜寒風刮在臉上,就象是刀割一樣異常難受。身上穿得很多,但是還是感覺刺骨的冷。雪到這里是一冬天不化的,正因如此,才可以有時間和材料在冰雪上慢慢的完成冰雕和雪雕作品的創作。 閑話少敘,來介紹一下我的所見。[圣索菲亞大教堂] 對建筑有一種職業敏感,所以每到一處,我最先去的地方就是當地最有名的歷史建筑物所在的位置。 圣索菲亞大教堂無疑是哈爾濱最負盛名的建筑,這座典型的俄羅斯建筑現在已經成為了哈爾濱的標志。 下午陽光的照耀下,廣場上的圣索菲亞大教堂顯得尤為雄偉壯觀。磚紅色的墻面,層層疊疊的穹頂,富麗堂皇的圣索菲亞大教堂訴說著不盡的歷史滄桑。廣場上此時正放著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幾百只潔白的鴿子在廣場上飛翔,一種時光穿梭的感覺籠罩了我,仿佛回到了百年前的那個時代。和心愛的人走在這里,這一刻的感覺一定是最幸福的。 索菲亞大教堂里面是一個小型的城市博物館,哈爾濱城市從建立開始的最有名的古建筑都在這里用模型和圖片展出,百年的城市建設史盡收入其中。教堂的穹頂竟然沒用混凝土,完全由磚砌筑而成。其實當時在歐洲,混凝土早就被大量應用了,如果這里應用混凝土的話,我想可能會更加宏偉的。 此處是一處不可不看的所在。[中央大街游記] 中央大街的長街佇立著拜占庭式、巴洛克式、文藝復興式等多種精美建筑,由此哈爾濱享有著“東方小巴黎”、“東方莫斯科”的美名。 在傍晚時分,在夕陽下看看周圍的俄式建筑,恍惚間會有種時空交錯的感覺。最有名的就是地上鋪著的板磚了,已有百多年歷史,半米來長的板磚塊塊釘在地上,穩固可靠。在大街兩側到處是做生意的店鋪,為我們熟知的那些連鎖店耐克、佐丹奴、李寧又開到這里了,不知道這是不是城市的悲哀。不過幸好,還有賣紅腸、俄羅斯商品的,使這里多少回歸了一些城市特色。 大街的盡頭是防洪紀念碑,佇立于松花江畔。江上娛樂活動不少,狗拉爬犁,馬拉車,雪地摩托,冰凳等等,時值春節,還有在冰面上放煙火的,熱鬧非凡。 我想起小時候父親給做的簡易的冰上爬犁,可以一個人用膝蓋跪在上面,兩只手以冰錐子錐冰前進,又或者可以讓小伙伴在后面推著前進,并用錐子掌握方向。對個人來說,那是一段快樂的童年回憶。[不得不說的美味-哈爾濱紅腸] 一開始,我對哈爾濱紅腸是沒什么興趣的。紅腸不就是豬肉灌腸么,有什么了不起的,全國什么城市沒有的。但是吃了一次才知道,以前吃的那些肉腸可以扔了。以后在每次吃到肉腸時候,我都要想念一下哈爾濱紅腸,那種香味是回味久遠的。 哈爾濱紅腸代表作是秋林紅腸和肉聯紅腸,新牌子是里道夫紅腸。配方來自立陶宛,但經過近百年的傳承,既保留了原配方的特點,又加進了東北咸鮮的特點。嚴格說,現在的哈爾濱紅腸要比原立陶宛紅腸要好吃。哈爾濱紅腸是以優質豬肉為原料,輔以各種天然香辛料等,經過制餡、選用天然腸衣灌裝后,采用傳統工藝長時間加工制成。 基本上,個人作不好,買品牌的比較好。[冰燈] 由于遇到了暖冬,所以到哈爾濱的時候冰燈已經融化了。 不過還是可以得到銀白世界里晶瑩剔透的冰雕作品帶來的視覺享受,仿佛置身于另一個世界。 冰雕是就地取材的,工人不需要多跑路,只要將厚厚的江面的冰層鋸開,做成方形或者條形,一塊塊的規整有序就可制作了。有些直接運進冰窖,來年春暖花開,就可以成為冰庫或者其他地方的用途冰了。 不說了,看照片吧。[哈爾濱印象] 哈爾濱的冬天是殘酷的,寒冷足讓任何一位從南國來的朋友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凌冽的北風夾帶著一絲絲的雪花撲面而來,感覺有徹骨之寒。 哈爾濱的冬天是有活力的,冰凍的松花江面上孩子們的嬉戲、冰車來回穿梭的熱鬧景象都會感染每一個來過這個地方的游客。 哈爾濱的冬天是帶有藝術色彩的。無處不在的冰雕把整個城市裝點得分外妖嬈,教堂廣場上的圣潔音樂讓人的心靈得到極好的放松和升華。 這樣的冬天里,你還有什么企盼春天早日來臨的理由么?
關鍵字: 哈爾濱 如家快捷 火車票 網上 黑龍江